《中国制造2025》简析之三:5项工程推进规划“落地”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为落实战略规划,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

本刊记者 李曾婷

  为落实战略规划,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5项重大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是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

  智能制造工程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制造工程对家电业影响颇大,受到企业重点关注。智能制造工程的目标明确,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将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为加快智能制造工程,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于3月印发《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6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共有94家公司的相关项目入选,包括海尔、长虹、海信3家家电企业。

  工业强基工程

  工业基础的强化,是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工业强基工程,推动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协同发展。工业强基工程提出,到2020年,工业强基专项项目将达到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家电产业等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和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据了解,直流变频控制器作为2014年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方向,已有海信与美的中标。其中,海信的《家用电器直流变频空调控制器的实施方案》已于今年初完成一期工程验收。

  绿色制造工程

  为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绿色制造工程。该工程包括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等技术产业化示范,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等内容。

  按该工程的规划,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为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包括组织实施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一批创新和产业专项、重大工程,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将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除5项工程外,《中国制造2025》还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