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简析之一:机遇与挑战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不知何时起,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产品逐渐走向世界各地。这些产品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对于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海外消费者常......

本刊记者 李曾婷

  不知何时起,贴有“MadeinChina”标签的产品逐渐走向世界各地。这些产品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对于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海外消费者常常将其与“海量生产”、“便宜”挂钩。产品的安全水平、质量、档次偶尔也会遭到质疑。作为中国制造业典型代表,中国家电业供应全球2/3的家电,产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创新能力与精益制造水平都有待提高。中国家电业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突出”的现状。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实现“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增强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为力争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制造升级关键期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就家电业而言,海尔等企业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正不断扩展家电业新领域。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也正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制造业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档次不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低、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瓶颈和薄弱环境,为推进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务院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力争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实现目标有难度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常有媒体和企业将其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或者将其与德国“工业4.0”战略进行比较。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并不等同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根据查询资料得知,德国“工业4.0”项目是以智能制造主导,主要分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以及智能物流三大主题。《中国制造2025》则提出九大任务,智能制造只是其中一项重点任务。

  必须要注意的是,《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两个战略提出时,两国的制造业水平并不相同。德国已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拥有强大的制造水平和过硬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旨在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基础能力、创新能力、质量和品牌建设、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需要进行全方位提升,提出《中国制造2025》是为了提高中国制造业水平,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就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不仅要赶上德国等国家目前的制造水平,还需要和他们并肩发展,达到相同高度。所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说。

  据姜风介绍,在中国制造业中,家电业的制造水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就目前中国家电业发展水平来看,到‘十三五’末期,中国家电业有望进入强国行列。到2025年,中国家电业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