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斌:用辩证的视角,看彩电行业的稳健发展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首季度量额下滑” “人工智能火热” “夏普的回马枪”……彩电行业在2017年伊始便显得热闹不已。当第一季度告一段落,众多彩电品牌春季新品发布也相继落幕,《电器》记者带着一箩筐的“问题”,来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进行深入交流。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郝亚斌用辩证的视角,讲解了彩电行业的发展热点。

  “首季度量额下滑” “人工智能火热” “夏普的回马枪”……彩电行业在2017年伊始便显得热闹不已。当第一季度告一段落,众多彩电品牌春季新品发布也相继落幕,《电器》记者带着一箩筐的“问题”,来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进行深入交流。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郝亚斌用辩证的视角,讲解了彩电行业的发展热点。

  

上游与市场的动态平衡

  2016年,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对整个彩电行业影响巨大。经过多年充分市场竞争的彩电行业,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在郝亚斌看来,互联网电视品牌在这一轮成本上涨中或将承受更大压力。“相比互联网电视品牌,传统彩电企业体量大,能更有效地应对面板价格上涨的压力。同时,一些互联网电视品牌本身就标榜‘低价’,成本的大幅上涨对其而言只能是雪上加霜。”郝亚斌说。

  据郝亚斌介绍,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增长,带动了这一领域的资本投入。“现在业界投资面板产业热情高涨,不仅有许多已经开始投资的,还有很多想要投资的。”除了市场因素,地方政府对于面板领域的政策倾斜也促使诸多项目上马。据了解,在投资领域,既符合高新技术,投资额还巨大的,不是面板产业就是半导体产业。因此,政府如果想要引入较大投资,液晶面板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事实上,随着中国面板产能的逐渐释放,液晶面板供求关系基本趋于平衡。如果借助这次涨价风潮,大批量上马面板项目的话,不排除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郝亚斌认为产业会呈现动态的平衡。他说:“短期来看,会有产能过剩的担忧,但从更长时间跨度来看,液晶面板产能一旦过剩势必会带动整机价格下滑,进而扩大市场规模,最终将促进面板需求量增长。”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彩电行业的上下游会保持一种默契的动态平衡。

  郝亚斌告诉《电器》记者,中国彩电平均尺寸正在逐年增加,客厅标配尺寸甚至已经达到55英寸或65英寸。即使市场规模没有大幅提升,但由于每台产品的尺寸有所增加,同样会消化不少产能。此外,未来显示无处不在,对上游面板需求量也会有所增加。“在某一节点,或许能判断产能过剩或不足,但通过市场调节,行业会在波动中稳步向前。”

  

QLED与OLED的殊途同归

  在显示技术方面,业界对于QLED和OLED的争论此起彼伏,甚至逐渐划分阵营。在郝亚斌看来,这两类显示技术各具特点,也都有局限。“客观来说,OLED在显示技术层面还是存在一定优势,不仅是自发光,还能做成Wallpaper、屏幕发声以及柔性弯曲的产品。但产业化的问题值得关注。如果把握不好市场推广速度,技术推广会有一定难度。”郝亚斌说。

  谈及QLED,郝亚斌认为,它对于改善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具有巨大作用。在当前以液晶电视为主流的市场环境下,QLED具有很大优势。据了解,现阶段的QLED技术也并非“终极版”,未来量子点也可以做到自发光和柔性显示。这意味着两类显示技术的终点或许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OLED显示技术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据介绍,目前,OLED大屏与手机小屏的显示技术还存在差异。通俗来讲,大屏仍通过选用白光搭配彩色滤光片的方式进行显示,而小屏直接采用红绿蓝光进行显示。

  从显示效果来说,随着视频内容清晰度逐渐提升,普通消费者难以通过肉眼辨别孰优孰劣。《电器》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QLED技术的不断升级,液晶电视显示效果越来越好,产品外观也日趋纤薄;同时,OLED产品阵营也在不断壮大,产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售价也逐渐向液晶产品靠拢。在郝亚斌看来,消费者需求是呈金字塔型的,上层高端用户有不同的产品需求。虽然OLED产品价格较贵,但是在高端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业界没有必要对显示技术路线进行争论,市场和消费者会做出最终的选择。”郝亚斌说。除了QLED和OLED,激光电视在业界的声音也并不小。如今,消费者购买电视机的平均尺寸越来越大。而在大尺寸化方面,激光电视具有有天然优势,可以避免很多现实问题,如大尺寸产品入户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硬件与软件的有机整合

  2016年,互联网电视品牌在彩电行业可谓搅动风云。业内对此也是褒贬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品牌对于推动彩电行业互联网化起到促进作用。“互联网品牌对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有一定的贡献,包括注重终端内容链条打造等方面。”郝亚斌说。

  多年来,传统彩电厂商一直将自身定位为硬件制造商,内容方面全部交由广电系统负责。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智能电视的普及,电视机不再只是一个“壳子”,还需要丰富多彩的内容。从某种程度而言,互联网品牌切入彩电行业主要依靠对于内容的运营和系统UI的优化,而传统彩电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制造经验和工艺技术也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传统彩电企业也好,还是新晋互联网电视品牌也罢,都积极在原有优势下不断向对方融合。一方面,传统彩电企业在加强内容布局,与牌照方、内容商等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互联网电视品牌变得更加注重显示技术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在郝亚斌看来,双方阵营虽有不同,但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基本一致。而且,传统彩电厂商在软件层面和内容服务,以及用户运营方面发展速度很快,这让其与互联网电视品牌不分伯仲。

  在郝亚斌看来,厂家和消费者将形成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弹性内容服务平台,未来终端内容将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他特别强调,反对恶意低价竞争。“对于个别互联网电视品牌否认硬件价值的做法,我难以赞同。”郝亚斌表示,软件系统不可能完全支撑整个彩电行业。只有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才是最合理的发展道路。“中国毕竟是制造大国,如果完全忽略硬件的价值,并不符合商业规律。制造生产环节无利可图,整个生态或将难以延续和平衡发展。毕竟,彩电硬件技术研发也需要巨大投入。”

  

海外与国内的协同共进

  中国现在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并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可以看到,在智能应用层面,中国彩电企业布局更加积极,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智能给了中国彩电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国内方面,2016年彩电市场规模已经突破5100万台,智能电视渗透率超过80%;国际方面,TCL、海信、创维、长虹、康佳、海尔等企业坚持品牌“走出去”战略,并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全球赛事赞助等活动,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

  郝亚斌表示,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将持续推动内需市场增长,如 “汰旧换新”活动将继续开展。据了解,“汰旧换新”是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组织国内外主流彩电品牌企业、家电渠道商和电子产品环保拆解企业共同发起的一次家电消费升级行动。该活动通过上门收旧、购买新机补贴的措施,鼓励消费者淘汰超过7年安全使用寿命的电视机。

  在产业链方面,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注重产业协同,避免面板过度投资。“此外,我们一直提倡规范化市场竞争,也做了很多工作。竞争更应该围绕价值而不是价格,低价竞争应该摒弃。”郝亚斌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已经搭建平台积极推动智慧家电服务工作。郝亚斌表示,未来的硬件、内容和服务是一体的,是人机物信的融合。在新的以服务为驱动力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带来服务理念、服务体制机制、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乃至行业服务方式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