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用热爱,成就梦想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喜欢音乐、喜欢弹琴、喜欢运动、喜欢绿植……在采访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热力学先行研究工程师林晨前,《电器》记者从没想过学霸工科男对生活也会如此感性。在与林晨的交谈中发现,这个非常热爱生活的大男孩,对工作同样充满热情。当思路清晰时,他满怀热情投身研究之中;当遇到难题时,他会静下心来,通过学习和思考来找到新的方向。而每每展望研究成果时,林晨总会觉得,生活变得更加充实、鲜活。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156406072/641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热力学先行研究工程师林晨

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自小就沐浴在“爱国和奉献”的家庭教育下的林晨,在取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后,便毅然踏上了回国工作之路。美的中央研究院在新加坡设有分院,因此,上学期间他就对这家中国企业好感满满,回国时便特别留意了美的。巧合的是,美的中央研究院正需要热力学相关人才,这与他的专业非常契合。

学有所成的林晨,毕业时的愿望是“学有所用”,梦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些许进步。进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后,这一愿望逐渐变成现实。“相比其他企业的研发工作,美的中央研究院考虑更多的是技术价值,而不是如何盈利,因此研究的项目更加前瞻;相比高校科研团队,凭借美的集团庞大的产品群,美的中央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更容易在产品上落地。”他直言,相比其他企业的研究部门,美的中央研究院对研究转化率的容忍度比较高,不会将研究转化率作为工作评估的第一要素。“放眼国内乃至世界家电行业,很难再找出一个像美的中央研究院这样的平台,能够如此大力度支持我们做前瞻性的创新性研究。”这样的平台,对许多类似林晨这般优秀的人才,充满了吸引力。

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林晨的主攻方向为制冷技术。无论具有制冷功能的空调和冰箱等大家电,还是需要快速降温的电压力煲等小家电,只要涉及制冷和降温的产品他都会关注。“热力所的研究范围跨度很大,只要涉及温度、湿度这类参数的研究,我们都做。”林晨认为,这样的研究体系划分非常科学,研发人员可以有更开阔的眼界进行创新技术的研究,并且有利于将创新技术在多品类产品上扩展应用。

因为不受产品范围限制,研究项目也不和盈利直接挂钩,所以林晨及团队可以进行看似“天马行空”的前瞻性研究。他的朋友圈曾晒出两张用液氮冷却的蔬菜照片。如果不是经他介绍,《电器》记者很难想象出,这是在做与冰箱相关的研究。“液氮一般是工业界会用到的工质,如果不是在美的,我们也不会拿液氮在家电行业进行试验,并观察冷冻效果。”回忆这个研究项目时,他表示,“我们在试验期间测试了很多东西,对于研究人员而言也非常新奇。”

看似“天马行空”的研究,却非常有价值。林晨告诉《电器》记者,他们并没有把液氮直接运用在家电中,而是通过液氮创造低温环境,以此对冰箱的一些性能进行测试。

俗话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项目进行过程中,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也没有“过来人”指路,因此只能自己摸索。为了更加透彻地分析出结果,林晨及团队对食物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为了得到更专业的结果,在细胞领域并不专业的他们,进行了相关学科的主动学习,并针对不同的试验结果,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分析并佐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

需要强调的是,林晨及团队所有的“天马行空”,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或者完全从概念中而来的。“我们研究的项目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或者在其他行业有相关应用,或者是某高校或学术机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前瞻性研究。我们会基于这些成果,再结合自己的技术经验和美的的平台优势,开展研究。”他对美的中央研究院所需要的“前瞻性”有深刻的认知。“凭空创造新理论,是科学家们做的;把成熟的技术转化成产品,是开发人员做的。我们要做的,是尝试对一些有基础但不成熟的技术进行研究,并创新性地应用在家电上。”他说。

林晨将此比喻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例如,林晨和团队在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能效水平时,想到了在航空和化工领域很常见,在家电行业却没有应用的某一技术。他表示,空调和冰箱中都有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不同家电两器内部的工质压力区别很大,而目前维持压力差的是前端的压缩机和后端的节流阀。业内在考虑提高家电能效时,主要是从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的优化升级入手,很少有家电企业会关注节流阀。“从蒸发器中出来的流体是低压流体,如果直接进入压缩机,意味着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比较低。因此,我们考虑能否在节流阀上做文章,通过减少压缩机做功的方式,提高产品能效。”经过多次尝试和讨论,他和团队将目光放在了工业领域用来回收节流损失的部件,并在试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他表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整机的能效提升,为未来的节能方向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

类似上述的创新性研究,林晨在过去3年参与了很多个。据他介绍,美的中央研究院的预研周期是一年,但在研究过程中,并不会只关注一个项目。“随着美的中央研究院的人才越来越多,擅长各个领域的人才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即使同时跟进两个项目我们也会比较轻松。”他表示,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有新的方向需要同时跟进,只要时间、精力允许,他会义无反顾地参与。“这样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做更多的尝试。”他说。

团队互补,成就梦想

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得益于美的中央研究院团队的不断扩大。“刚来美的中央研究院时,无论人才数量,还是战略定位,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很多研究项目都要单兵作战,效率不高。”经过3年的时间,美的中央研究院不仅人才数量翻番,而且坚持前瞻性研究的定位更加确定。林晨进一步说道:“以前很多项目都是单兵作战,我基本上一个人要把项目里所有工作兼顾好。现在,我可以和同事进行协同研究,根据大家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推进项目变得轻松,效率也大大提高。”

林晨非常喜欢在美的中央研究院的工作状态。“我们团队里有做各个方向的专家,在专业上形成互补。每个人的工作想法都很纯粹,就是想一起做好研究。因此,团队氛围很和谐,合作起来非常顺畅,不仅效率很高,工作也很开心。”他非常形象地解读了团队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身体素质再好,一直前行,走的路程也有限。如果是一个好的团队,就可能造出飞机、火箭,前行的距离存在无限可能。”

效率提高,让林晨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做创新研究,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给自己补充能量。如果一直埋头研究,进行繁忙的试验,很容易导致研究人员钻牛角尖,从而忽略了全局。”在他的研究生涯中,对于有把握的技术,他习惯于加班加点尽早完成;

对于具体方向尚不确定的技术,他更倾向于先打开思维和眼界,收集各种信息和数据,在理清思路后寻找出正确的方向。

事实上,对于林晨这类高精尖人才而言,相较于薪酬,能够在一个合适的平台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他更为关注的。“对现在的工作而言,比薪酬更重要的是,在美的中央研究院,我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用喜欢的工作方式做喜欢的事情,感觉非常充实。在这里,我可以用热爱,成就我的梦想。”而他最满足的时刻,便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林晨表示,除了继续做前瞻性研究,也会和各事业部合作,将目前已经具备一定转化潜力的项目逐渐完善,然后落地。

对于自己的工作,林晨的期许从未改变,且正在实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国人生活品质带来“哪怕一点点的改变”,而美的作为可以在世界上发声的中国企业,给他带来了这个平台。他希望,他研究出的技术能实现更高的价值,服务更多的人,而经过3年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产品上落地。“不少人说,人生就是个名利场,不是追名,就是逐利。对于我来说,学有所用的成就感最有吸引力。”他满怀笑意地说,“很幸运,美的中央研究院这个平台成就了我的梦想。我热爱这份工作,愿意继续为这一平台的发展添砖加瓦。”

 

(3)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