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一周,中国家电行业的“战疫”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0年2月14日,我的一位朋友发了这样的信息:“‘抗疫’情人节到了,对工厂的年轻人来说,这是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对我们行政人员来说,这是工厂复工一周的节点,对我们公司来说,这只是这场‘战疫’的第一仗。”

我的这位朋友最终和众多复工一周的工人一样,过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情人节”,此后两天他在为下一周复工人数增多而做准备。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339929477/641

2月17日,更多的工厂实现复工,已经复工一周的工厂将有更多的人员回到岗位。家电及消费电子,这个在全球市场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庞大制造业,于这场“疫情”中艰难重启。

而每个人都知道,对全行业来说,这场“战疫”才刚刚开始。

防控仍然艰巨

2020年2月10日,包括海尔、美的、格力、TCL、海信、长虹、惠而浦等在内的绝大部分家电及消费电子品牌商,在全力对疫情目标有针对性地捐赠之后,进入复工阶段。而对疫情的严格防控,是复工第一周所有企业的任务核心。

但事实上,对很多企业来说,面对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线布局,严格防疫的管理流程几乎可以说是临时制定、现场摸排,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私下表示:“2003年非典之后,再也没有经历过这种局面,制定的流程要在第一周拼命磨合。”

对于防疫的管理流程,海尔做出了出色的样板。海尔集团表示,复工复产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疫情防护100%,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0确诊0疑似。为此,海尔采取了全员疫情排查日清,工厂防疫物资保障员工返厂9类场景信息透明可视等准备措施,排查出70个场景,推演出不同场景下员工可能聚集的情况,推演了405处因素,减少人员聚集率。此外,海尔相关部门梳理了所有人员聚集点事先演练,进行员工返厂后各种聚集场景的压力测试,实现到线体、到班组的最小单元网格化管理,实现人员最小交叉,杜绝交叉感染;分析全员从早晨起床到下班返回宿舍的轨迹并进行管控,建立2大类(流动&固定)6小类(操作/配送/维修/管理/供应商/服务商)人员轨迹管控规则,通过COSMOPlat平台实现人员轨迹手机APP数字化管控。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339929478/641

防疫物资仍然紧缺

严格的防疫管理还需要充足的防疫物资做保证,以口罩为例,大型企业对于全面复工后的口罩需求甚至超过100万只,而这一问题甚至直解影响到缺乏准备的企业无法复工。

刚刚成功凭借冰箱业务实现上市公司扭亏的奥马冰箱,凭借多年来在海外市场积累的客户渠道于复工前紧急购买了30万只口罩用于恢复生产,但这些口罩的用量仍显不足。

复工率仍然偏低

企业复工的核心是人员到岗,但在疫情中各地的交通管控十分严格,且临时回到企业所在地的员工也需要隔离14天才能返岗。

为此,海信集团还联合青岛交运发出了59辆定制大巴,从山东省内各地区84个站点,接回近2000名一线员工回到海信,并且提前启动5000人的员工招聘计划,以弥补短期内复工员工数量不足的问题。

即使如此,复工一周后,员工的到岗率仍然是各个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据了解,即使在2月17日会新增一批复工人员,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复工比例仍然不足50%,甚至有些企业真正的员工使用率只有30。

上游配套仍然困难

事实上,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在制造环节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劳动力密集,二是生产基地分布多地,二是产业链上游较长。而这些特点在“疫情”中都显得格外矛盾。

复工人员不足的缺点,在产业链上游就更加放大,很多零部件制造企业规模远不如整机企业,复工情况以及防疫管理难度也会增大。

欣慰的是,即使在复工人员的管控和防疫流程管理的难度要明显大于整机企业的情况下,主流的上游零部件企业也在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积极复工。

以万朗集团(制冷产品磁塑件核心供应商)为例,由于万朗公司的经营、办公场所分散在全国多地,公司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领衔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提出具体要求,作出细致部署,同时明确各经营长、部门负责人、厂长,为所在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做到总部统一领导、指挥,各地各单位网格化防控,密织防疫工作网络。公司制定了《新冠肺炎防控应急预案》,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细化的防疫措施,开展员工建档筛查,建立疫情重点区域员工监控清单,进行复工前全面消杀防疫,准备防疫物资,实施厂区封闭式管理,严格食宿管理,并监督落实和执行效果。在此基础上,2月10日开始逐步复工。

制造基地多地布局,复工管理难以统一

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分散布局,是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多年来发展形成的局面。多个生产基地位于中国不同的省市,在这场疫情中,不同的省市因为病毒的传播情况不同,管控政策也并不相同,这对于各大企业的在全国范围的复工提出了复杂多变的挑战。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339929479/641

从复工一周的情况来看,海尔、美的、格力、TCL等在湖北设有生产基地的企业,湖北基地的复工仍处于等待通知的状态。而其他省份的生产基地,则因管控政策的原因,复工情况并不一致。多个企业表示,在公司统一严格的管控流程下,各个生产基地都会严格按照当地政府的政策要求分批复产,部分基地由于员工到岗、物流配送等问题,复工情况很不理想。

中小企业无法复工,生存危机来临

2月17日,众多企业开始复工第二周,已经出现如班车司机确诊等漏洞,而一些管理能力相对偏弱的中型企业开始第一周复工必定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困难的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着无法复工甚至无法生存的严峻问题。

某小型冰箱企业高管直言:“当地政府审批极为严格,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仍然禁止复工。此外,大企业先开工后也在招工,部分员工可能会到大企业谋职。同时,大企业可以做到工资全发,但是我们只能做到发放保底工资,工人也会因此流失。”

有专家表示,本就面临生存难题的中小型家电企业将在这场疫情中遭遇极其严峻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也是整个家电及消费电子行业所要遭受的巨大冲击。

真正的战役在后面

据记者多方了解的情况,在已知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将因这场疫情而带来上游零部件供应不足、下游销售需求不足、海外市场受挫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问题。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级地,将如何面对这严峻的挑战?本刊将持续对这场“战疫”的影响,深入报道。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