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的“电视”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3年或许是彩电跨入智能时代后过得最拧巴的一年。一方面,电视机这块家庭智慧大屏的运营,正在面临新治理要求的考验;另一方面,彩电内销复苏缓慢,量额齐降的上半年说明市场需求依旧偏弱。内容运营和硬件销售两条路,似乎都不好走。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单位,在北京召开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在“看电视难”屡次登上热搜后,解决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成为一项被国家关注的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

此次会议要求,在前期充分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综合考虑近中远三个阶段,制定专项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前,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聚焦解决“收费包多、收费主体多、收费不透明”问题,电视“套娃”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

据《电器》记者了解,事实上,今年春节后,各大企业已经接到整改的通知,要求企业针对民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整改。从效果来看,各大品牌都在首页设置了显著的免费专区入口,增加了免费资源的展示。

IMG_256

与页面整改不同,“吐槽”更为集中的“套娃”收费,则是一个涉及智能电视运营模式本质的问题,也是此次治理的焦点问题。自进入智能时代,围绕内容和服务的运营就为电视机这块智能大屏打开了一条新的盈利通道。随着智能化程度加深,电视机拥有了承载更多内容和服务的能力。智能电视作为重要的入口,也被越来越多的相关方关注并着力挖掘,通过大屏运营实现盈利的模式近些年变得愈发清晰。然而,与此同时,“套娃”收费为代表的行业发展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以最为基础的观影需求为例,消费者需要面对有线电视、IPTV、各个视频平台、OTT运营方等主体。复杂的会员制度,众多的运营主体,模糊的收费规则,都让民众“看电视”的体验变得不如过往。

据悉,解决“套娃”收费,思路之一是重新整合。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坦言:“要整合影视类收费包并非易事。其中涉及众多的运营主体,将资源整合在一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运营模式。我们非常理解治理的必要性,但同时我们也困惑,下一步该朝着哪里走。”“拧巴”的背后是电视机这块智能大屏在运营上亟待理顺的多方关系,要找到一个多方共赢、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还有待此次专项治理的探索。

毋庸置疑,专项治理引发的阵痛在所难免,但是解决“套娃”收费,重新厘清智能电视运营逻辑,无论对于提升消费者体验,还是夯实大屏运营前进道路,都具有积极意义,更有利于智能电视的长期发展。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此次专项治理,之所以其能够引发如此高的关注,或许正是因为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这块家庭智慧大屏关注的提升,智能电视的使用需求仍然存在。

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销量为1467万台,同比下降12.2%;销售额为487亿元,同比下降8.5%。从上半年的市场数据来看,彩电的换新需求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如何将民众拉回大屏前依旧是一个需要全行业努力攻克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