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坤:攻坚克难,誓为中国造出高品质洗衣机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1978年造出中国第一台全自动波轮洗衣机小天鹅,在1988年遭遇了发展史上最大的“灾难”。由于质量不过关,一群群飞出去的“小天鹅”,又一批批飞回来。仓库里到处是滞销和退回的产品,工厂里到处是人心涣散的工人,经济效益也遭遇了“滑铁卢”。
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原副厂长朱德坤临危受命,出任无锡市小天鹅电器工业公司总经理。为了拯救这只“濒临溺亡”的小天鹅,他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国产的高品质洗衣机,最终实现了小天鹅的再次腾飞。

加快引进才有出路
1978年,当时的国家轻工业部获得了一份喜报——“中国人有了第一台自己的机械型全自动洗衣机”,这台洗衣机就诞生于无锡洗衣机厂(1982年改为小天鹅洗衣机厂)。在当时的洗衣机行业,技术主要以模仿国外产品为主,这台诞生在小天鹅的洗衣机也不例外,据知情人士回忆,这是一个混装产品,外壳是用铁皮敲打而成,内部结构则是完全按照国外品牌洗衣机仿制的,这在当时已经是跨越性的进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无锡洗衣机厂成为国家全自动洗衣机定点生产企业,并获得轻工业部80万元的新产品试制费。拿到这笔钱的无锡洗衣机厂,开始动手开发模具,消化技术,并在1979年正式拿出第二台机械式全自动洗衣机,不过,试制容易量产难,这款洗衣机的产量只有20台。
1980年7月,朱德坤进入无锡市洗衣机厂出任副厂长。领导班子觉得,仅靠仿制,没有核心技术做支撑,这样的产品是“形似而非神似”,并且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与国外产品相去甚远。因此,好产品不仅要“做得像”,还应该“做得好”,而在当时,做好产品的“捷径”就是加快引进。
1982年,正式更名后的小天鹅洗衣机厂的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不引进仅靠模仿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此,1983年开始,小天鹅加快了引进技术的步伐。朱德坤回忆称:“我们特意去日本进行了考察,看到日本市场上有一款松下洗衣机非常畅销,在日本当地的售价接近1800元,而在国内免税商店的售价是2590元,产品性能也比较突出。回来后,我们就决心引进这台机器。”
关于引进技术的可行性方案递交到轻工业部,很快就得到回响,银行也为这个项目拨款360万美元。这是因为小天鹅是当时国家定点生产全自动洗衣机的几十家企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当年企业一年的经营收入才3000多万元。”朱德坤依然清晰地记得,拿到这笔钱的小天鹅很快和日本松下签约,引进了这款产品的全套图纸、组装技术,以及离合器等传统洗衣机关键零部件技术。签订好合同以后,朱德坤用1个月的时间,专门带领10个人到日本消化引进技术,之后松下也派了4个专家在小天鹅待了整整5个月,帮助他们提升这台洗衣机的整体水平。
最后,小天鹅将这款产品定价为1290元,相当于当年普通消费者半年的工资。在1989年第一次面市后,这款洗衣机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市场反响。在上海,为了抢到这台洗衣机,甚至出现了230人连夜排队的景象。

向总理保证,实现品质提升
引进日本松下技术造出的“爆款”产品,并没有帮助小天鹅摆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遭遇的危机。“这款产品的性价比非常好,但是我们心里依然没底,做几百台没有问题,但是产量再多就不敢保证品质了。”正如朱德坤所言,不能量产高品质的洗衣机,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企业亏损的“窘境”依然无法扭转。
199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基到无锡视察工作。在企业出席的座谈会上,作为6家企业代表之一的朱德坤的发言出自肺腑,他说:“在国外,一台洗衣机可以用15年,而在中国,能用3到5年就不错了,如果我们国家的洗衣机都能达到“5000次无故障运行”,将会节约大量的钢材、塑料等原材料。”
正是这番话打动了朱基,他问朱德坤:“如果给你支持,你能成功吗?”在得到朱德坤“肯定能”的坚定回答后,朱基当即表示:“你们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要人民币给人民币,要外汇给外汇,如果你们成功了,我来给你们发奖!”
不到半个月时间,800万元的贷款就拨下来了,这对小天鹅来说是“天降甘霖”。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实现产品“5000次无故障运行”,朱德坤带领由工厂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攻关小组,一头扎到工厂里,几乎半年没有回家。“我们把试制出的20台洗衣机露天放置,无论刮风下雨,一天24小时运行,连续半年产品没出任何问题,心里的大石才终于落下。”朱德坤称。
1992年,攻关成功后,国家家用电器检测中心的工程师直接从小天鹅的流水线上抽出7台洗衣机做测试,之后又抽取的3台洗衣机被送到日本测试。结果证明,朱德坤没有食言,他们成功完成了任务!对于这一幕朱德坤至今记忆犹新。朱德坤向朱基报喜的电话从无锡市政府拨出去,在英国考察的朱基发来了贺电。
十几天后,朱基亲自拨款800万元,帮助小天鹅洗衣机实现量产。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天鹅这批高性能、高品质的洗衣机产量从1989年的几百台,直接跃升至1992年的10万台,真正实现了量产,并极大地鼓舞了全公司员工的士气。

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终极成功
攻克了“5000次无故障运行”的难关,也顺利实现了量产化,朱德坤发现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产品的效益依然不好。“我们的许多部件还要依靠进口,这部分的成本就要700多元,对于一台售价1290元的洗衣机毫无利润可言。”朱德坤敏锐地意识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保证利润,才是真正的成功,“除了离合器以外,传统洗衣机的控制板是核心技术,对此,我们的策略一分为二,线路板由我们自己生产,芯片则以采购为主,一块芯片的采购价格为120多元。”
采购来的芯片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改进。“当时中国的洗衣机使用环境是水压不稳,越往高层水压越小,而且电压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宽,因此,日本采购来的芯片必须要改造。”朱德坤说。
首先,朱德坤他们从行业中聘请了一个总工程师,又从杭州大学计算机系挑了两个最好的学生,之后又花费26万元,把采购来的芯片拿到东南大学,研究其中的程序和指令。“我们的工程师自己当时编出1000多条指令,结果破译出2500条指令。”他说。
朱德坤当时就觉得,这样还不行,破译设备还不够先进。因此,他们又出资32万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六研究所展开合作。“我们的5个技术人员与五十六所的5个工程师一起奋斗了3个月,芯片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朱德坤回忆,至此,核心技术引进后的本土化难题宣告破解,同时成本也大幅下降。
在朱德坤的带领下,小天鹅洗衣机也真正实现了从“丑小鸭”向“白天鹅”的蜕变,到1998年,小天鹅每年上缴国家利税接近5000万元,净资产达16亿元。
如今,再回忆往事时,朱德坤感慨道,只有坚持品质是产品的生命这一理念,才能使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