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青松:靠技术做好小米电视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传统彩电企业每年研发数百款新品,更多的是在重复和整合创新。传统的“机海”战术已经不适合现在新的市场形势。

戴青松:靠技术做好小米电视

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尚海龙

---------------------------------------------------------------------------------------------

  传统彩电企业每年研发数百款新品,更多的是在重复和整合创新。传统的“机海”战术已经不适合现在新的市场形势。

  “欢迎大家来到小米公司,我们不怕尖锐的问题,越尖锐越好。”小米电视副总裁戴青松的开场语缓解了现场紧张的气氛。2016年1月19日,戴青松和整个小米技术团队主要负责人一同站在10余家专业媒体前。毫无疑问的是,在戴青松看来,包括他本人和当天站在媒体前的所有技术人员,都希望靠技术制造出好产品。抛开友商间的“撕咬”、残酷的市场竞争,小米谈得更多的是技术。

  

技术团队羽翼渐丰

  自2012年戴青松加入小米,小米电视至今已经走过4个年头。在互联网企业大举跨界彩电行业的今天,在风行、PPTV、微鲸、大麦面前,小米电视已经算不上新军中的一员。在《电器》记者看来,至少在彩电领域,4年的积累让小米逐渐摆脱了当年的飞扬,多了几分沉稳。

  2013年9月,小米电视正式与消费者见面,这是戴青松加入小米后推出的首款产品。2015年12月,70英寸小米电视3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这已是小米电视团队推出的第三代产品。从1到2、2s再到3,小米电视不断迭代更新。然而,在产品惊艳的背后是众多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汗水。以往很少有机会站在台前的他们,今天齐整整地出现在媒体面前。模组设计负责人卢世伟、音质负责人王富裕、面板专家闫瑞霞……戴青松把小米电视主要技术负责人一同带到媒体面前进行交流。

  无一例外,虽然这些技术负责人加入小米电视团队的时间不同,但均在传统家电行业浸淫多年。戴青松就是一位彩电资深技术专家,曾分别在创维和TCL负责技术研发,对传统彩电企业研发体系和机制非常熟悉。

  在戴青松看来,传统彩电企业每年研发数百款新品,更多的是在重复和整合创新。传统的“机海”战术已经不适合现在新的市场形势。谈及当年拒绝传统厂商的挽留和加入小米电视的原因时,戴青松坦言:“传统厂商没有吸引行业顶级人才的机制。”如今,小米电视格外注重顶尖人才引进和培养。

  小米将电视机解构为屏幕、背光、结构、数字信号处理、电源及音响等几大部分。因此,在三星面板工作8年的闫瑞霞、在音响行业奋斗25年的王富裕、从事液晶模组设计10年的卢世伟……越来越多的行业专业人才被戴青松聚集在一起。

  据戴青松介绍,他们想真正做出好产品,哪怕1年只推出一款产品。正如戴青松的玩笑之语:“王富裕现在的技术团队人数,还没有原来他在飞利浦时手下的一个小组人多。”但这并不妨碍王富裕对极致音响效果的追求。在试听小米电视3 SoundBar的音质效果式,王富裕带着“学究气”不时为大家答疑解惑。

  

聚焦技术和产品

  在与小米电视技术团队交流的过程中,小米电视没有进行市场投入和宣传的消息还是让《电器》记者颇为震惊。在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没有适当的市场宣传,产品推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2015年,即便没有任何推广和宣传,小米电视的销量也已经超过100万台。”戴青松说。这个量级放在整个行业内并不起眼,但是对于戴青松而言,准确的产品定位和翻番的增速,让他对小米电视的未来充满信心。给予戴青松信心的正是小米电视坚持的技术创新。

  在戴青松看来,小米公司正在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其认为对的事情上。其中,彩电产品技术层面的研究就是重中之重。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彩电行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但戴青松表示,小米电视是有核心技术的。“小米模式可以被模仿,理念也可以被学习。但在金属边框结构、音响结构、模组设计等环节,小米电视具有独特自主的设计。代工工厂需要在小米专业工程师指导下才能完成生产。即便有些厂商进行模仿,受限于技术,产量和效率也不会达到小米的级别。”

  “现在面板产能过剩,为小米电视提供了机会。”据戴青松介绍,小米电视获得了上游产业链供应商的巨大支持。“三星面板、LGD、夏普都与小米达成深度合作关系。这些知名供应商甚至迎合小米电视的要求为小米打造专属产品。”《电器》记者注意到,小米电视不排除任何合作供应商,对于行业顶尖技术不断整合和研发。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彩电市场,谁能笑到最后并没有定论。但小米一直在坚持它认为对的事情。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