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东贝:三化融合,切合实际规划智造蓝图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2017年11月17日,伴随淅沥的秋雨,《电器》杂志“寻找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先锋”的脚步,来到了位于湖北省黄石市的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石东贝),希望通过探访黄石东贝智能制造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升级经验,为行业智能制造升级之路提供借鉴。

  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的提出,智能制造便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中国制造业中重要的一员,中国家电业也在加速进行智能制造升级,不少企业已经率先对制造环节进行升级,开启了智能制造的转型探索。

  2017年11月17日,伴随淅沥的秋雨,《电器》杂志“寻找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先锋”的脚步,来到了位于湖北省黄石市的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石东贝),希望通过探访黄石东贝智能制造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升级经验,为行业智能制造升级之路提供借鉴。

  

智能制造实现之路:三化融合

  自动化、信息化、精益化是黄石东贝推进智能制造升级的主要内容。自动化指设备智能化升级,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机器换人”,包括一些自动结构、机械手,以及机器人;信息化是通过软件,将资源、信息、物品以及人之间进行互联互通;精益化涉及营销、研发、供应链、生产、流程等全价值链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了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质量、效率和反应速度的快速提升。

  黄石东贝智能升级战略的核心思想是精益制造,创造价值,确保交付。“也就是围绕‘信息化、智能化、精益化’的产线规划,实现精准高效的交付能力,消除不增值环节并减少浪费,以人为本、持续改进,打造行业标杆生产线。”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尤琼兵强调,“三化”融合是智能制造升级的重点,缺一不可。在他看来,自动化、信息化和精益化没有先后之分,,在智能制造的转型与升级过程中,需要保证自动化、信息化在精益思想的原则、理念和方法论为指导下实施,避免舍本逐末。

  因此,黄石东贝虽然由工程部负责设备自动化升级,由信息中心负责软件升级,但两个部门之间合作密切,根据统筹规划,进行同步升级。

  

三大基地全面进行升级

  《电器》记者了解到,此次走访的黄石工厂是黄石东贝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其余两基地分别位于安徽芜湖和江苏宿迁,目前共有11条生产线。据尤琼兵介绍,三个生产基地的所有生产线均在进行智能制造升级,虽然升级时间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精益化、自动化和信息化进行升级,升级模式思路基本属于复制推广。

  黄石东贝智能制造升级的方式,主要是在原有生产线技术上不断进行设备改造,每年投入到生产线智能制造升级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在11条生产线中,黄石工厂已有3条生产线实现自动化升级,芜湖工厂有2条生产线已具备自动化能力,宿迁工厂有2条生产线具有半自动化兼自动化能力。黄石东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宇杉告诉《电器》记者,目前自动化水平最高的为黄石工厂变频压缩机标杆生产线,这也是其他生产线的升级目标。“另外,我们宿迁工厂正在建设一个新的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与变频压缩机标杆生产线相同,预计2018年2月正式投产。”朱宇杉说。

  据了解,黄石东贝智能化设备中机器人目前多为日系,少数为欧系,成本较高。尤琼兵表示,随着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海外并购以及自身技术提升,中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未来会越来越多地运用中国产机器人,设备升级的成本也将有所下降。

  

521工程:构建智能制造神经网络

  在信息化时代,软件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发挥着重要作用。设备自动化,离不开各类过程控制类软件的深度应用。《电器》记者了解到,在软件方面,黄石东贝提出了521工程。据黄石东贝信息中心主任张儒仲介绍,521工程为包括营销管理CRM、生产MES、供应链SRM、资源管控ERP、研发设计PLM五大系统,经营决策BI、协同办公两大管理平台,益达系统集成管理门户,实现业务链及全价值链大数据系统、平台化建设,支撑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支撑全球经营。

  信息化在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收集数据并提炼数据,便于后续使用。在参观黄石东贝变频压缩机标杆生产线时,《电器》记者看到了在重要生产设备节点旁的显示屏中,正实时监测、统计并分析当前的生产数据。据了解,该系统便是黄石东贝信息化中目前应用比较多的MES。据朱宇杉介绍,黄石东贝关于MES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内容。首先,实现数据采集,将核心质量控制点的工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然后进行SPC分析,计算它的工程能力,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指标可视化、透明化,为管理角度更高效的指导生产。“根据变异曲线,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变异情况,在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前便停止生产线,经过操作人员、品质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现场分析,就可以知道导致变异的原因是设备问题,还是工人操作的问题,或者是来料质量的问题。”

  其次,另一个软件与硬件的接口,是MES中的安灯安定系统。朱宇杉解释说:“我们的自动化设备上都带有报警按钮。无论是设备、来料出现问题,还是生产线停线,员工都可以按下该按钮,将问题报给维修人员、管理人员和物流人员,并能在后台看到实时情况,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据悉,MES上述内容黄石东贝已经实现且广泛运用,目前正在规划强化相对薄弱的环节??对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工装备件的三基地数据共享。“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三个基地‘各做各的’,设备备件也是‘各买各的’,设备维修就是维修,没有紧急预防、定期维护等内容。所以,我们想做一个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和咨询公司联系。”朱宇杉分享了目前黄石东贝的需求,“我们有一个预想,在每台关键设备上加一个二维码。操作工人、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扫描二维码就会出现登录界面。不同的角色扫描,出现的界面不同。操作工人扫描后,出现的是设备日常的点检、润滑等基本操作记录;维修人员扫描后,可以在界面内进行故障分析及故障记录,便于之后的维修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处理;管理人员扫描后,可以对设备资产进行管理。同时,我们将设立一个设备标识牌,把所有设备信息都放进去,形成一个BOM。将挂入设备的部件、刀具等全纪录在BOM中。这样设备从入厂到报废,都有数据记录,知道该设备补充过哪些夹具,补充过哪些检具。对三个基地同类设备的BOM进行对,就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同样的零件下,为什么某台设备的刀具用量更少,以此控制设备成本。”

  

不盲目追求智能升级

  虽然智能制造已成为必然趋势,但不可盲目、冒进地进行智能化升级。尤琼兵指出,设备升级时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内容。他详细介绍道:“首先,我们会考虑经济效益,评估该工序智能升级的投入成本在3~5年内是否可以收回成本,无法收回时将暂时搁置计划;其次,‘机器换人’存在局限性,对于一些柔性程度比较大的岗位,目前并不适合智能化升级;第三,设备升级后,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也所有提升,而黄石的流动人口比较少,储备人才需要过程。”

  不盲目、不冒进已成为黄石东贝在智能制造升级时的原则之一。在《电器》记者此次的走访中,每一位受访者在介绍对待智能制造的态度时都会提到。“智能化升级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快,比如一些工序改造后对质量提升的影响很小,或者对人工成本不是很高的岗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并不合理。”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朱金明表示,黄石东贝是经过谨慎地考虑后,才对有需要的工序进行智能化升级,“不能因为智能制造浪潮来袭,企业便一阵风地进行智能制造升级。不切合自己的实际现状盲目改造,只会得不偿失。”在他看来,智能制造升级成本较高,不仅涉及设备升级,还需要对软件进行同步升级,也对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要求有所提高,所以一定要“搞清楚,想明白”后,结合自身情况来规划智能升级方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对于智能制造未来的规划,朱宇杉表示:“未来,黄石东贝的目标是建成黑灯工厂,但我们明白,还需要很长时间。”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