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陈莉,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16年2月,迅速壮大的美的中央研究院搬入今天的所在地——位于广东顺德北滘工业大道的美的全球创新中心。陆续搬入的,还有美的各大事业部的研发单元。虽然在当时,整个大院还略显空旷,但今天这里已经寸土难求。

这里曾是美的集团总部的所在地。在胡自强眼里,这是一个“庄严”又“充满灵气”的所在。在他的构想中,这里应该有类似于美国硅谷的气息——激情、投入、开放、平等、充满创造力。美的学苑和由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亲自引入的星巴克,分列美的全球创新中心东门左右,与这块“充满灵气”的土地的文化氛围暗暗相合。原来用于运输制造材料的连廊被保留,成为连通每个研发单元的桥梁,早晨或是下午,如果有人换上跑鞋沿着连廊跑上一圈,距离刚好是2公里。除了办公场所和南国从不会缺少的丰富充沛的绿化,以及吃上1个月也不太会重样的食堂,这里还设置了拥有20余块场地的室内羽毛球馆——这也是一年一度举办美的科技月的主场地——每年10月,这个体育项目的竞技场,就变成了美的研发实力的竞技场和展示平台。科技月期间,美的中央研究院和各事业部的研发体系都会把自己的研发成果在这里一一展示,当然,随着美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机器人、数字化、智慧楼宇等方面的成果,也会在这里隆重展出。20多位科技明星的大幅照片高高悬挂在还是为满足车间制造需求建造的横梁上,方洪波也会在这里发表他每年都让研发人员“集体空巷”的演讲。除了羽毛球馆,绿荫婆娑之中,还有健身房、篮球场、足球场和游泳池。唯一遗憾的是,当初规划的停车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2016年2月,美的中央研究院搬入今天的所在地——位于广东顺德北滘工业大道的美的全球创新中心

美的中央研究院位处这个大院的4栋。这个时候的美的中央研究院,已经拥有150余人,位于美国路易斯维尔的美国研发中心已经成立,上海也已经建立了研发力量。应该说,此时的美的中央研究院,已经给了胡自强谋局、排兵、布阵的基础,再也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当然,从成立到这一时刻,美的中央研究院能够生存下来,往昔不易。但着眼未来,此时的美的中央研究院也迎来了能否坚定生长的关键时期。

 

星星之火,照亮前行道路的“微芒”

在美的,能否生存下去,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业绩。对于初建的美的中央研究院来说,首先需要的是通过研发成果获得各个事业部的肯定。

得到事业部的肯定,这个过程对于当时美的中央研究院材料负责人熊玉明博士来说,尤其艰难。熊玉明2014年11月加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对于来美的,他一开始就比别人多了一份忐忑——美的是熊玉明第一份在企业的工作。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澳大利亚一所高校的教授,教授和研究的方向是涂层材料,是全球在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他研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防护涂层,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发动机以及神舟六号宇宙飞船上都有应用。从未在企业做过研发的熊玉明,在入职美的时,内心还是有一些犹豫:“我在高校的时候,别人告诉我,千万不要去企业做研发。因为在企业做研发就是背锅的,如果产品卖得不好,都是找研发人员来背锅。”基于这一理解,在美的之前,曾有巴斯夫和华为这样的企业向熊玉明抛出橄榄枝,他都没有答应,但内心那份到企业去的冲动一直没有被扑灭。“事不过三”。当美的向他发出邀请时,他动心了。“大不了再回到高校搞研究。”熊玉明对自己说。他甚至跟他当时澳大利亚居所的邻居开过半真半假的玩笑:“过不了两年我就回来了。”事实上,没有企业经历的确大幅增加了熊玉明融入美的的难度。“第一次向胡(自强)总汇报项目进展时,我只知道讲技术参数等纯技术的东西,都没有办法和产品本身结合起来。”熊玉明回忆说。

当然,让熊玉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次“试一下”,让他至今也没有回到纯研究领域。虽然最后他在艰难之中选择了离开美的,但在美的的四年,让他深深喜欢上了在企业做研发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而让他至今最为怀念的是胡自强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今天,他在另一家企业任研究院院长,他直言:“胡(自强)总是我职业生涯的导师。我们现在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思维逻辑,都基本上继承了胡总当时建院的思路。”

熊玉明形容自己刚到美的时的状态只有两个字:“很慌”。让他“很慌”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产品。“在高校做研究,有时允许99%失败,只要1%的实验成功就可以发表很好的论文交差;在企业做研究却不然,实验和中试验证几乎要求100%的成功通过,否则就无法产品化,无法实现商业价值!”熊玉明说。“很慌”的第二个原因,是2014年11月的美的中央研究院,还没有实验室。对研发人员来说,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就像上了战场的士兵,手上没有武器。第三个原因,是他在与各事业部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的各事业部对建立中央研究院的看法。“美的历史上几建中央研究院,都是时间不久就‘消失’了,人员不是分散到各个事业部,就是离开美的。他们认为,这一次建中央研究院,最终的结果也逃不出这样的宿命。”熊玉明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来美的干什么?”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在美的集团的坚定投入支持之下,迁入新址的美的中央研究院迅速建立起高水平实验室(一)

好在结果并非如此。而这届美的中央研究院能够生存下来,也离不开在建院初期加入的“熊玉明们”的努力,和他们取得的一些成果。在方洪波的支持之下,在美的集团的坚定投入之下,这些成果如“星星之火”,正是照亮美的中央研究院继续前行的“微芒”。

熊玉明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电饭煲涂层的寿命性能提升项目,于2015年4月立项。彼时,美的中央研究院材料团队只有熊玉明一个人,没有实验室,项目的背景是,十几年来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提升涂层寿命的研发,但没有成功。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他能够利用的,是供应商的支持和美的电饭煲产线的支持。“没有人相信你会成功。只有硬着头皮上。”熊玉明说。

2015年11月,熊玉明手下有了几个应届毕业生,可以帮着做实验了,但项目也已经过去了7个月。还未太适应企业研发节奏的熊玉明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不干了,回去吧。”熊玉明对自己说,也对当时他的直接领导张勇博士吐露了这样的想法。张勇使了一个“激将法”,他问熊玉明:“快一年了,什么都没干成,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

2016年2月,熊玉明的项目获得全面突破,电饭煲内胆涂层寿命提高了5倍。2016年10月,美的电饭煲内胆涂层材料全面切换至熊玉明团队研发的“水晶涂层”。

做完电饭煲内胆涂层,熊玉明又开始了炒菜锅涂层的研究,并渐渐为家电用涂层规划出了研发方向,即耐用、健康、环保和智能化。他的突破路径,依然是电饭煲内胆涂层的成功经验——从底层的原理性技术进行突破。

与此同时,同样在艰难中起步的其他技术团队,也开始有了成果。当时的流体技术团队支撑的大吸力吸油烟机项目、传热团队支撑的加热产品系统优化和固体团队支撑的噪声改善项目等都取得了创新性突破。这些如“星星之火”的成绩,开始让美的各大事业部逐渐认可了美的中央研究院的技术水平。

2016年2月,美的中央研究院搬入广东顺德北滘工业大道的美的全球创新中心,5月,熊玉明和他的同事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2017年8月,美的中央研究院因为迅速扩张而不得不再次规划办公场地。胡自强也开始真正利用这支正在成建制的、作战能力渐强的“正规军”,调兵遣将、谋局作战。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在美的集团的坚定投入支持之下,迁入新址的美的中央研究院迅速建立起高水平实验室(二)

短兵相接,十大战略创新项目出炉

如同在小天鹅负责研发时一样,胡自强在布局基础技术的研发方向时,仍然分为支持市场的短期项目以及谋求未来的长期项目。又与小天鹅时期不同,站在中央研究院的高度上,类似于当年小天鹅“510平台”这样的长期项目,在美的中央研究院的规划里,已经成为短期项目。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十大战略创新项目的出炉。

战略创新项目,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项目的设立目的非常明确,即支持五年之后的市场竞争力。据当时的战略创新项目牵头人鲁薇回忆,当时提出最为明确的量化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战略创新项目的导入,实现新增年销售额100亿元”。

所谓“十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十大”,这只是后来的一种说法。据鲁薇回忆,当时被纳入战略创新项目的,肯定超过10个。“所有的项目都是首先由事业部申报,再由各事业部总经理与中央研究院院长共同审批筛选,然后由事业部与中央研究院联合立项的。”鲁薇说,“这些项目涉及很多产品,包括吸油烟机、洗碗机、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小型多联机、冰箱、空调以及集成研究等。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技术颠覆性。”

项目的推进,采用共创的方式。即从用户研究开始,就有用户研究、企划、研发、工业设计、产品经理等不同环节的人员共同参与,每推进到一个新的环节,就由这一环节的人员牵头项目的推进。“这样做效率很高。”鲁薇说,“大家在一起不断讨论、修正、完善,目标越来越清晰,能够快速推进落地。”

美的厨热事业部推荐的相变热水器技术和小天鹅推荐的OTT洗衣机项目都在十大战略创新项目之列。

美的厨热事业部研究院创新平台负责人曲绍鹤是当时的相变技术负责人。据他回忆,相变技术当时已经在厨热事业部推进了一段时间。“当时厨热事业部考虑突破相变技术,主要是因为十几年来电热水器整个行业技术一直没有创新,我们想尝试从原理端突破,做出一些改变和创新。”但是,这样的技术突破在厨热事业部这样的经营单位去推动,的确非常困难。“事业部里,每个月都要进行技术进度汇报,可那个阶段,我们总是遇到各种困难,在突破过程中四处碰壁,这让我们在每次汇报时都鲜有进展,所以压力越来越大。”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在美的集团的坚定投入支持之下,迁入新址的美的中央研究院迅速建立起高水平实验室(三)

2016年下半年,相变技术成为在集团层面与中央研究院共创的十大战略创新项目后,境遇就改变了很多。不但能继续得到事业部的资源支持,还能够得到中央研究院本身提供的技术支持,以及此前从未有过的国内、国外大量的外部技术资源支持。“我们每个月向胡(自强)博士汇报一次,他会给予我们大方向上的修正和指导,并为我们提供这些资源输出。”曲绍鹤说。当然,让他最为难忘的,是从2016年底立项到2017年底相变技术结项,胡自强从未批评过过团队,给予的都是方向指导和鼓励。

2017年底,相变技术作为十大战略创新项目之一结项,同时在美的厨热事业部产品立项。2018年,相变技术电热水器获当年AWE艾普兰创新奖,2019年7月,产品又在德国IFA展上展出,并获得展会颁发的产品创新金奖。2019年9月,产品正式上市,完成了从0到1的创新。今天,采用相变技术的电热水器已经成为美的电热水器产品的“一张名片”。今年3月,经过不断改善提升的二代产品也将面市。回忆起这一过程,曲绍鹤说:“从技术立项到产品上市,用了整整四年时间,这在美的是非常罕见的。”

小天鹅的OTT(一桶洗)技术入选十大战略创新项目,是它的项目负责人周薇“从来没有想到的”,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究竟能不能成功。“我自己也没做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只是想做成它。”周薇说。

实际上,胡自强看到的是这个项目能够给用户和企业带来的价值。“这么好的创意,不去做就永远停留在创意上。”胡自强说,“但是,没有一个创新是容易的。它有可能不成功,创新需要容错率。无论是不是达到了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你都会有各种收获。”事实上,当年被列为十大战略创新项目的技术中,也的确有没有成功或者说至今也未完成的项目,但是在后来的产品创新中,也会借鉴到当时的创意或者技术路径。

2018年3月,OTT作为十大战略创新技术结项。2019年7月,OTT波轮洗衣机上市,8kg容量的机身,真正容量却做到了11kg;全新的更加平稳静音的塔式减震平衡系统;无外桶设计完全避免了脏桶隐患——这样的创新产品,是市场无法拒绝的产品——至今,OTT波轮洗衣机已经实现销售约为4万台。

在胡自强看来,这些项目的设立,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完成项目本身,更关键的是,可以拉通美的中央研究院与各事业部的合作,同时提高两者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自信,从而为当时美的已经确定的高端战略打下技术基础。让周薇和曲绍鹤感受最深的,都是“工夫在诗外”的收获。周薇感叹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脱胎换骨的变化。“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整个研发团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创新,别人的图纸拿过来,想换其中一个螺钉的位置,都要鼓足勇气。而今天,我们已经懂得如何做创新。这是中国企业创新力的提升和进步。”曲绍鹤则想起在做项目时,美的中央研究院组织十大项目负责人和企划去跨国企业的高端品牌交流、学习。“售价达几十万元的冰箱、几万元的洗衣机,对于当时的美的人,是无法想像的。可是今天,我们也有技术能力推出COLMO这样的高端品牌。”曲绍鹤说。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八)——践行“美的研发体系总架构师”(二)

在美的集团的坚定投入支持之下,迁入新址的美的中央研究院迅速建立起高水平实验室(四)

十大战略创新项目都是各事业部的长期项目。而支持各事业部战略项目的突破,是胡自强为美的中央研究院规划的短期项目,也是中央研究院与各事业部最重要的结合点和纽带。美的中央研究院自身的长期项目,是当时胡自强规划的相关核心技术的底层突破,同时带动事业部的技术升级。这也正是胡自强为美的构建的四级研发体系的落地内容,而随着美的技术能力的沉淀和提升,这些落地内容也将不断演变和重构。(未完待续)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陈莉,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