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中国造”走向世界亟需“三品”?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质量关乎两个‘生命’:一个是消费者的生命,一个是企业的生命。”“国家、国际标准都是门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才是最合适的标准。”近日,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珠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传播暨中国(广东)企业走出去论坛(以下简称“海丝”论坛)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分享格力“走出去”的经验时掷地有声地说道。
在董明珠看来,“中国造”走向世界亟需在拼品格、提品质、创品牌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唯有如此,“中国造”才能在世界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尊重。
(董明珠于论坛现场播放展现格力自主创新成果的视频)
在“海丝”论坛上,格力电器携带众多明星产品亮相,其中,包括格力?玫瑰-Ⅱ、格力?金贝、格力大松IH电饭煲、格力大松净水器、格力“净静”洗衣机和格力新一代省芯净水机,这些拳头产品凸显了格力自主创新的“分布式送风”技术、三缸双级变容压缩机技术、“三年整机不换芯”等“黑科技”。当然,这些“格力造”只是格力电器掌握行业技术制高点和话语权的一个缩影。
“一个企业的发展要讲诚信,诚信就体现在自己的产品品质上,我们过去是跟随型、依附型的,没有自己的技术含量的企业,那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更不可能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作为广东省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以及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亮眼名片,董明珠强调的“三品”可谓是格力电器在 “走出去”道路上摸打滚爬总结得出的“真经”,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无疑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样本意义。
我们知道,截至目前,“中国制造”并未明显摆脱“大而不强”“廉而不美”等现状,虽然“中国造”的队伍里已经有了高铁、华为、格力等值得国民骄傲的民族品牌代表,但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这支队伍必须继续壮大。在激烈而又残酷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能否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并在品质和品牌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与质量升级,技术提升,自主创新息息相关。
正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质量摆到前所未有的位置,特别强调推动中国制造要实现“三个转变”。在《中国制造2025》中,“质量为先”是一条基本方针。国家层面已有了明确的指示,最终还需要一个个制造业企业勇于承担企业责任,将国家政策转化为切实的实践。在这方面,格力电器早就成为业界以品格铸就品质,以品质沉淀品牌的典范企业。
( “海丝”论坛上的格力展位)
品牌以产品为载体,品牌的根基是品质,品质的背后是品格。在“质量”方面,格力电器多年来坚持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线的思想,推行“零缺陷管理”工程,通过“放蛇行动”等做法将质量管理做到极致。对于产品的质量,董明珠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质量做支撑,营销就是行骗。”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方面,格力电器坚持自主创新,深耕核心技术,在研发投入方面坚持“不设上限”,敢于下“笨功夫”。截止目前,格力累计获得三次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格力始终坚持的 “品格”,最终也为“格力造”换来了坚如磐石的市场美誉和傲视群雄的市场成绩。
据了解,2005年至今,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12年领跑全球,目格力自主品牌产品已经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3亿。格力电器在国内外市场的受欢迎说明了一个不变的道理:注重质量是中国造“走出去”的前提,而坚持自主创新则是中国造挺起脊梁的关键。
正所谓质量无国界,品牌无止境,“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大旗不是随便一家企业都能扛起的,格力电器以自身的成功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离不开征服人心的高品质产品和极致服务,更离不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执着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致力为人类打造美好生活的企业担当。
“‘中国造’亟需挑战自我,在拼品格、提品质、创品牌这三个方面练好内功,着力推动‘三品合一’,依靠自主创新的最新科技让世界更加美好。”论坛现场董明珠如此说道。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