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医用超低温场景,海尔生物凭什么打破外资垄断走向全球?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李曾婷,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过去一年,疫情肆虐,对全球经济、生活都造成了不小影响。因此,新冠疫苗上市后,就引发极大反响。各地加速推进疫苗接种,以期尽早结束这场疫情。在大规模接种疫苗的背后,是对疫苗冷链的巨大需求,对于终端存储设备的医用超低温场景解决方案,市场需求也快速增长。在这场与“守护”生命的赛跑中,作为中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龙头品牌,海尔生物医疗正在用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为国内外市场带来有效的疫苗储存解决方案。

打破垄断,提供全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

新冠疫苗对存储的要求非常严苛,医用超低温冷柜是疫苗储藏保存的绝佳之选。

疫苗被视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终结者”,在全球都有大量的需求,因此将带来医用超低温冷链的较大增量。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第八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作《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展》发言时表示,截至2020年12月2日,全球在研疫苗共有214个,其中51个已进入临床研究(中国14个),进入三期临床的有14个(中国6个)。

基于此,全国范围内都在加码终端冷链设备投入,各企业医用超低温冷链订单明显增加。那么,中国医用超低温冷链行业,准备好了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经过多年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布局,中国医用超低温冷链行业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当前暴增的需求。2006年,海尔生物突破超低温制冷技术,诞生中国第一台-86℃超低温冰箱,踏出了打破外资品牌30年垄断的第一步。随后,在海尔生物等主流品牌的发力下,中国冷链企业以强势姿态突出重围,不仅打破了长期被外资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甚至在规模上已经反超外资品牌,实现了进口品牌的替代。

作为首个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超低温设备国产化的民族企业,海尔生物历经10余年发展,不仅拥有行业领先的低温冷链核心技术,跃居低温存储龙头,还能提供-196℃~8℃全温域、全场景、全品类的生物医疗物联网低温场景解决方案,在产品技术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电器》记者了解到,海尔生物有四条产品生产线,分别为恒温产品生产线、超低温产品生产线、异形产品生产线以及生物安全产品生产线。

中国医用超低温冷柜行业发展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实实在在地体现出了什么叫做后来者居上。例如,海尔生物自主研发的太阳能冷藏箱无需外接电源,能够在43℃环境温度下断电后,将箱内温度保持在8℃以下的时间长达120小时,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维持冷藏温度72小时的规定,打破地域环境影响,实现全地域疫苗安全存储。有了这款冷藏箱,因断电而导致疫苗失效的事件也将得到解决。

除了终端储藏外,海尔生物还对新冠疫苗的运输和安全接种等方面都有相应布局,可以为新冠疫苗提供全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海尔生物所提供的的创新智慧疫苗网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链接疫苗入口、疫苗出口等场景,实现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打通了疫苗安全接种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经覆盖广东以及深圳、青岛、舟山等全国28个省市,3000多家接种点,保护数百万儿童接种安全。

物联网医用超低温场景,海尔生物凭什么打破外资垄断走向全球?

(海尔生物智慧疫苗网场景)

疫情之下,催生了生物安全的研发要求,也给传统生物材料科研带来了一些新的需求,特别是病毒样本的存储检测、试剂及疫苗的研发等对打赢这场“战役”至关重要。在这一方面,海尔生物自主研发推出了全温区、全场景、全容积段的自动化样本库方案,实现了生物样本库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通过物联网自动化存储技术的应用,保障生物样本、血液、疫苗、试剂等全场景海量样本管理安全、不错、全追溯,在助力科研工作的同时,保障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海尔生物低温存储技术还拓展到科研应用等领域,为中国多项重大科研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海尔航天专用冰箱多次搭载神舟飞船被送往外层空间;超低温冰箱搭载雪龙号科考船远赴8000海里之外的南极,搭载彩虹鱼号载人深潜器到达一万米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为中国多项重大科研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上天入地出洋”。

探索全球市场,助力“国产替代”

凭借沉淀多年的技术实力和优秀的产品力,海尔生物一跃成为中国医用超低温冷柜领域的龙头企业。但是,海尔生物的野心不止于此,走向海外引领全球成为海尔生物当前阶段的一个重要目标。

技术创新,是海尔生物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基石。截止到2020年底,公司共拥有361项专利、16项219个产品获得CFDA认证、取得26项软件著作权。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节能环保认证,并且有43个型号的产品获得了美国能源之星认证,获得认证的产品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引领了行业节能、高效的变革。

凭借对技术突破的重视,海尔生物实现了超低温制冷技术的引领,推出的超低温系列产品主要包括云芯、双子芯、云能、星能等在内的四大系列20余个型号的超低温爆款,能够满足国内国外高、中、低所有用户群。

丰富的产品线,助力海尔生物的全球化步伐更加自如、扎实。在海外市场,海尔生物既可以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助力部分国家医用超低温冷柜的普及,也能提供高端、领先的产品满足各种严苛要求。

物联网医用超低温场景,海尔生物凭什么打破外资垄断走向全球?

(海尔生物超低温场景)

例如,海尔生物凭借“云芯”超低温冰箱能够实现人、设备、样本双向智能交互、样本管理一键存取等优势,成功中标了丹麦哥本哈根大区所有公立医院400台超低温物联产品集中采购项目。丹麦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产品方案的领先性和节能环保要求非常高。这400台“云芯”超低温冰箱,能够存储3000万份生物样本,可满足丹麦全国的医疗科研机构生物样本存储需求。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无一不彰显国际上对海尔生物高端产品的认可。

新冠疫苗,在引发全球医用超低温冷链需求增长的同时,也为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峻挑战。依靠全球供应链能力,海尔生物在保证国内产品供应的同时,全力保障海外订单转化,持续深化全球布局。

2020年上半年,海尔生物连续交付了毛里塔尼亚、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门等多个大型项目,供应链系统整合能力获验证,海外项目业务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报告期内,公司全球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网络拓展兼具“量”与“质”。凭借产品方案的差异化竞争力,公司接连进入瑞士、葡萄牙、新加坡、丹麦等国家的高端用户,在欧洲、美洲、亚太等区域赢得了用户及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高端品牌形象持续强化。同时,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海尔生物通过与海外专家线上直播、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加速产品方案在海外市场的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全球的影响力。

正是如此,海尔生物不仅成为中国医用超低温冷柜出口第一品牌,更是在全球市场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海尔生物早在2017年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目前,海外销售收入占比约为公司的1/3。

2021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已缓缓拉开。此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提出了“进一步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等相关建议。医疗器械是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其发展壮大对“健康中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医用低温冷链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一个品类,海尔生物正在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加速“国产替代”的步伐,并且开启了全球市场的破局探索。同时,海尔生物凭借创新物联网与低温存储技术,为新冠疫苗提供的全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已落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尔生物等主流品牌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医用超低温冷链行业不仅将主导国内市场的发展,更将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为国内民族品牌的领导者,海尔生物也凭借物联网战略转型加速场景模式升级,持续围绕生物安全拓展新产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生物安全新名片。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李曾婷,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