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新动能,新机遇——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彻底火了。

新基建不仅成为“两会”的热词,还是投资领域的热点,更是2020年及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为了更好地厘清新基建对于经济及家电行业发展的意义,《电器》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任兴洲。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907873414/641

“新基建”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新型基础设施做出官方释义,介绍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初步概念和内容范围。此举让新基建这一自今年2月以来曾多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被提及的热词,再度引爆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一段时间大家对‘新基建’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表述。4月20日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新基建做出阐释,大体厘清了‘什么是新基建’以及‘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国家对于新基建在战略层面的设计。”任兴洲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新一重”的概念,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就是其中之一。这表明新基建是中央非常关注的,也将具体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

那么,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呢?任兴洲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投资领域新。任兴洲分析称:“新基建的投资领域,都是与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进步相关的领域。比如,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多次提到的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都是投资的新领域。在经历此次疫情后,我们一定会把公共防疫、公共医疗卫生体系、教育等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现在新基建中。”不难看出,这与以“铁公基”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老基建”,有着明显的区别。

投资主体新。“老基建”的投资主体一般以政府和大型的国有企业为主。而新基建的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业之外,还将有大量的民间投资主体参与进来。例如,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充电桩等领域,目前不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已经有很多民营的股份制公司和科技公司进入这些投资领域。

投资方式新。“老基建”主要依靠政府财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而新基建的投资方式非常灵活。除了政府财政投资外,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企业独资模式,甚至外资企业都可能参与其中。

结构新。新基建的投资将引发新的经济结构,既有与提升产业发展相关的内容,也涉及促进消费的内容。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充电桩等既与产业相关,也将与中国消费升级密切结合。

新基建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实际上,中国在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型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明显成效和相当大的进展,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并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任兴洲认为, “更重要的是,在新基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全党全国上下一致的共识,中央有战略部署,地方、企业也都有很强的共识意识,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907873415/641

抗疫情,促内需,保就业

无接触配送、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网课、健康码,这些都是在疫情发生后走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事物,无不依赖信息技术。当下,新型基础设施正在为中国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新基建的提出和实施,有利于中国更好地防控疫情。”任兴洲告诉《电器》记者。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战役中,新基建已经显露锋芒。无论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在新冠病毒RNA分析的应用,还是公共场所智能体温监测方案,都有赖于之前在信息基础设施领域的积累,让我们能够更快地发现疫情,进而精准防控。她又以数据中心建设为例进一步分析了新基建的重要性。“利用疫情中获得的大数据,我们不但可以自己总结防疫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还可以向全世界公布和分享中国的防疫成果,有利于全球疫情的控制。”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包括新基建在内的“两新一重”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扩大内需的方向。据任兴洲判断,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新基建将有效带动内需的增长。“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受到全球疫情蔓延的影响,很多国家采取了封关、封城的策略,世界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在中国净出口需求这驾马车明显降速的情况下,另外‘两驾马车’将承担更大的动力作用。新基建的提出和具体实施,无疑将有效拉动国内的投资需求。”她说。仅以5G为例,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同时,新基建还将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保民生、保就业已经成为2020年的头等大事。在任兴洲看来,新基建的推进必将扩大投资需求,投资则会带动就业增加,而有稳定的就业,老百姓的收入就会随之增长,收入增长就会促进国内消费的增长,消费增长又会拉动投资的增长。这样就会形成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和循环。她认为,在当前疫情防控时期,短期内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的回升是需要的,但归根结底是要实现投资、分配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基建还有利于完善和修复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疫情的影响下,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有的出现阻滞,有的甚至发生断裂,导致一些企业的经营被迫按下暂停键。中央强调的‘六保’之一,就是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新基建项目实施后,投资消费有效运转起来,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就将被激活。因为,新基建的产业带动性是比较强的,可以激活和修复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其形成良性循环。”任兴洲同时强调,“更重要的是,新基建将推动中国整体经济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中国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着眼长远,构建新的发展动力

长期来看,新基建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从“两会”透露出的消息来看,新基建已经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两新一重’的投资,不仅是当下的权宜之计,更着眼于中国经济社会更长远的发展。”任兴洲说。

首先,新基建代表着新的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工业革命的未来一定是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是科技含量更高的经济。”她同时表示,推进新基建,是在为未来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现在打基础是为了长远能够领跑数字经济、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以硬核科技为引领的新领域。

其次,新基建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化的战略机遇,成为了世界制造业中心。“但是,不得不说,很长时间内中国产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位置。40年后的今天,世界市场和经贸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中低端的比较优势也已发生了变化,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成本比我们更低。”那么,未来中国产业的竞争力在哪里?任兴洲认为,迎接挑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中逐步向中高端发展是中国重塑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向产业的中高端发展,当然离不开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这就必须先打好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依靠改革开放40多年的积累,依靠先进的技术造就新的竞争力,赢得新的发展。”

再次,新基建将为科技创新和打造技术强国提供良好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借鉴国外经验,吸收外资和技术,开展多方面的国内外合作,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她认为,到2050年的未来30年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至关重要。一个国家更具有竞争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都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关键在于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打好这个基础设施的底子。”任兴洲说。

同时,新基建还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老基建”相比,5G、大数据、信息网络建设等新基建领域都是以绿色经济为主,避免了高消耗、高污染弊病,而是打造集约高效、经济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

当然,未来中国新基建的推进还要注重补足目前存在的一些短板。任兴洲表示,新基建的推进,既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从战略层面到项目层面做到具体优化;又要优化政策环境,抓好项目建设;还要做好中央与地方、不同地方间、不同部门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全面统筹。最重要的是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同时,新基建还要防止盲目铺摊子。“过去,往往是概念一来,一哄而上,同构化、同质化的问题很大。因此,新基建要防止盲目发展,防止走过去基础建设的老路。”她提示说。

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1907873417/641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新基建正在为中国各行各业的未来发展铺设一条无形的高速路。对于包括家电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这不仅将为以后的创新发展留有巨大的空间,也将带来不小的挑战。那么,家电企业又该如何着手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机遇,加快向产业互联网转型,进行数字化改造。新基建将带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制造业再上台阶,实现转型升级,为家电行业向产业互联网转型打下良好基础。任兴洲告诉《电器》记者:“产业互联网会让家电制造、仓储、运输、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变成数字化的,使整个产业发展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用数字化改造、用信息技术武装以后,产业的能量会大大提升。”同时,建立强大的智能安全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同样重要。新基建的布局,将让制造业和产业互联网生态圈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上下游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服务链,将形成大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这些都有赖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备。

新基建将促进家电消费功能和场景发生变化,对家电行业提出全新的挑战。摆在家电企业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好新型基础设施,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必将产生新的需求,产生新的消费模式和新的消费场景。基于新的基础设施的新消费场景也会伴随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不断衍生出来。这就要求家电行业迎合这种变化,持续进行创新,满足用户新的需求。”任兴洲说。

新基建将增大家电产品的需求空间,特别是在下沉市场。因具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和需求空间,下沉市场被称为“没有开采完的金矿”。任兴洲认为,过去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压不稳、网络覆盖有限等,都限制了家电产品的普及和应用。如今,新基建为开发下沉市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消费者享受更好的家电服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她认为,伴随新基建的推进,家电企业要努力开拓下沉市场,提供符合下沉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家电企业的创新发展领域也将因新基建而拓展。“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办公,再到智慧城市,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变化,家电行业的创新空间将随之变大,但挑战也在加大。”任兴洲举例说,“人工智能发展后,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家电企业能否跟上这个大趋势?消费需要什么样的智能产品,传统家电产品如何创新,功能怎样提升?怎样通过智能家电丰富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未来家电企业面临的挑战。”

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很大,但是挑战同样不小,家电企业将在新型基础设施之上展开新的竞争。正如任兴洲所言,新基建将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但是能否利用好这个条件并在未来竞争中取胜,还要看企业能否抓住机遇,承受挑战,能否用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武装自己,提高创新能力,紧紧围绕消费者需求,不断提供老百姓需要的、与新基础设施相匹配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商业模式。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璇,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