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免喷涂产品解决方案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动辄3000元一个的戴森吸尘器,不仅没有让国民望而却步,反而成为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一款居家清洁神器。用过的人都说好,背后离不开戴森产品为王的理念,这点在材料上可见一斑。

戴森吸尘器外壳采用了金属质感的免喷涂材料,它比金属材料更轻,比传统涂装材料更环保,兼具轻薄、环保、时尚于一身,在消费者眼里,这就是高品质、高颜值、高逼格。

近年来,大众消费升级势不可挡,消费需求从过去单一的功能性需求向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等高层次需求转变。免喷涂材料具有轻薄化、时尚化、环保化等优点,可以说是为消费升级而生的一款新材料。如今,它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器、汽车、日化等领域。

免喷涂材料的两大常见缺陷

免喷涂材料虽好,不过由于材料特性,在生产制件时容易出现两大缺陷——熔接线和流痕,倘若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产品外观,甚至可能降低产品的整体品质。

缺陷1:熔接线较明显,且具有迁移性

当产品充填时,片状颜料沿着充填方向平行排布,而当两股料流交汇的时候,因为互相挤压,导致片状颜料垂直于产品表面取向,使得我们看到的是金属片层的侧面,因此看起来比较暗。

免喷涂材料熔接线产生的机理

熔接线具有迁移性是指,熔接线会随着充填方向延长。而普通材料的熔接线长度,只会在料流交汇处显示一小段(见下图)

免喷涂材料与普通材料熔接线对比

缺陷2:易产生流痕

当产品壁厚突变或者产品面上有筋条时,塑料熔体在充填过程中,流经壁厚突变或者筋条区域时,片状颜料在产品内排布发生变化,破坏了片状颜料在产品表层的平行排列,于是便产生了流痕。

免喷涂材料流痕产生的机理

针对免喷涂常见缺陷的解决方案

要想解决免喷涂制件的外观缺陷问题,需要从产品的结构设计以及模具设计着手。

1、熔接线改善解决方案

对策1:转移浇口位置

通过调整浇口位置、数量,将熔接线“赶”到非外观面上。

C:\Users\J1609025\Desktop\e0c5ed6cbb8a44c3a0f4d6c627021efc.jpg

熔接线转移到非外观面示意图

对策2:顺序进浇

对于较大产品的模具设计,可采用多点针阀式热流道,进行顺序进浇。

C:\Users\J1609025\Desktop\销售培训\5cc782b0c7804dd48a3418ed121588a7.jpg

多点针阀式热流道示意图

对策3:淡化处理

通过一些表面修饰使熔接线看起来没那么明显,比如做皮纹、图案遮盖、贴标等。

免喷涂拉丝外观样品

对策4:模内切

在模具设计时,模具内部设有模内切装置,产品先将孔位做成闭孔,注塑的时候再通过模内切装置,将孔位复原。

C:\Users\J1609025\Desktop\环形浇口环切.png

模内切切刀工作示意图

某品牌电饭煲上盖

2、流痕改善解决方案

对策1:壁厚均匀

产品在壁厚设计时尽量做到壁厚均匀,局部壁厚变化较大的区域,做渐变过渡。

某品牌产品外壳

对策2:加强筋设计

注意加强筋的厚度和取向设计,加强筋的厚度不大于产品厚度的1/3,同时,尽量避免使充填方向与筋条方向平行。

C:\Users\j1609025\Desktop\捕获.PNG

加强筋与流痕的关系

对策3:皮纹、拉丝

做表面修饰,比如皮纹、拉丝等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遮盖作用,对改善免喷涂材料流痕效果显著。

免喷涂皮纹

拉丝外观样品

对策4:替换材料

选用多面体色粉来替代片状色粉,金属质感会比采用片状色粉的产品稍弱,但是,产品的熔接线和流痕会比较不明显。对于那些对产品结构细节要求较高,修改空间较小的产品,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

C:\Users\j1609025\Desktop\2.PNG

闪烁效果免喷涂样品

兼具环保、实用与美观的金旸免喷涂

以上解决方案,是金旸新材料研发团队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的技术经验。

目前,金旸开发了ABS、PP、PC/ABS、PMMA/ASA、PA等免喷涂材料,采用独特的技术工艺,有效解决了流痕与熔接线等问题,能满足多元化的美学需求,100%回收再利用,平均为客户节约20%~40%成本,可针对家电、汽车、化妆品等不同领域、不同应用提供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及解决方案。

电脑机箱外壳

电饭煲外壳

剃须刀外壳

E:\金旸产品文\金旸 产品图\05 免喷涂微发泡\1P3A1178.JPG E:\金旸产品文\金旸 产品图\05 免喷涂微发泡\1P3A1133.JPG

汽车进气格珊 汽车保险杠下护板 汽车内门把手

E:\金旸产品文\金旸 产品图\05 免喷涂微发泡\1P3A1147.JPG

化妆品瓶盖

E:\金旸产品文\金旸 产品图\05 免喷涂微发泡\1P3A1109.JPG

白酒包装底座

 

(3)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