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四)——三星的“实践”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陈莉,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系列连载的第四篇。

搭架构,招人才

2006年1月,胡自强履新三星中国,出任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家电研究所所长。

胡自强是在三星集团实施现地化研发战略的大背景下来到苏州三星的,所以他肩负的,正是重塑苏州三星研发体系的重任。从胡自强的人生经历角度来看,三星的工作经历对他今后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那正是他想带给中国家电企业的——搭建研发体系,确定组织架构,明晰研发方向,为企业提供以技术为核心的发展动能。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四)——三星的“实践”

胡自强到任时,苏州三星中国家电研究所已经成立,按产品分为空调、冰箱、洗衣机3个开发部门,总共不到300人。研究所承担的最重要职责是把韩国总部研发的产品进行现地化转化,使之能够在苏州完成规模化生产和现地销售。

上任伊始,胡自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先行开发单列。先行开发,是以产品创新为主要任务的技术部门,工作核心是根据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对下一代可能推出的产品进行研发、创新和风险评估验证。在当时的跨国家电企业的研发体系中,不管GE还是三星,先行开发部门都是常规设置,而在中国家电企业还不多见。在此之前,苏州三星也曾有过先行开发部门,但因种种原因,在胡自强到任时,已经中断。

在把先行开发部门单列之后,胡自强首先成立了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打破冰箱、空调、洗衣机三大产品开发部门之间的壁垒,用底层技术实现协同。在技术委员会的平台上,胡自强成立了振动噪音分委会、电控分委会、流体力学分委会和热力学分委会。成立技术委员会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2007年,胡自强将专门技术开发(应用技术)部门单列。今天在美的生活电器事业部负责先行开发的许志华博士,正是苏州三星第一任技术开发部部长。同年,胡自强又单列了回路开发(电控部门)。至此,胡自强在苏州三星搭建的研发架构才算完成。

部门单列说起来简单,但最重要的是人。“那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先行开发。”现在小天鹅先行开发负责人周薇,曾经供职于苏州三星的先行开发部,回忆起当时的状况,这是她说的第一句话。

胡自强在GE研发体系12年的从业经历告诉自己,为中国家电业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除对苏州三星现有的研发人员悉心培养外,他还亲自到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的中国顶级院校进行招聘。“2006年,胡博士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我所在的实验室,进行校招。”美的微清事业部研发负责人周福昌博士对《电器》记者说,“胡博士对我们这一批学生说,未来,中国家电业必将在全球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样的技术人员会有广阔的空间。他希望我们能够选择家电业。”但当时的家电业,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们很少问津的领域,他们更多的选择是在高校、研究机构或是军用领域。所以,对于胡自强的话,很多人只是听听。然而,一向说话不多的周福昌却动了心。“他的话打动了我。”周福昌说,“他说的不是名,不是利,而是成就事业的愿景。”

周福昌是上海交通大学校招的“唯一成果”。当时苏州三星引进的人才,很多是胡自强亲自一个一个招来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今天依然活跃在中国家电业,有的依然还在研发领域,有的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创业之旅。

下一步是人才的培养。虽然招来的都是高端人才,但是家电研发,对他们还是一片空白。“需要有人带你捅破那层纸。” 现任美的冰箱事业部研发负责人张辉博士说。在许志华的记忆里,胡自强给研发人员上过的一堂课,让他印象深刻。那是2007年下半年,这堂课的内容不是管理,不是目标愿景,而是技术本身。“那是一堂流体力学和气动噪声课,案例是风冷冰箱的风机风道和降噪设计。”他说。

徐锡胜现任添可电器有限公司的智控总工,2003年加入苏州三星。2006年,胡自强来到苏州三星时,他还是一名普通的研发人员。让他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他升任空调电控开发部部长之后,胡自强对他的严格教导和支持。“我任部长第一天,就被胡博士叫到他的办公室,亲自告诉我与韩国总部沟通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告诉我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徐锡胜说。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胡自强对于他的严格要求:“作为部长,他要求我对整个部门所有的研发状况包括数据都了然于胸。虽然当时我还有点不服气,但是这让我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受益匪浅——他教会了我应该如何面对我的领导,以及如何要求我的下属。”

除了这样的言传身教,胡自强还尽自己所能,为团队提供更好的研发空间。2010年,张辉来到苏州三星。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普通工程师,张辉最大的感受,是胡自强在苏州三星为研发人员撑起的那一片天空。据了解,研发现地化战略是当时三星集团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施时,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三星在研发上厚重的积累,是否愿意拿来支持中国的现地化研发?他们是否愿意为中国提供更自由的研发空间?中国现地化研发的成果是否会得到总部的承认?在中国新成长起来的现地化研发能力,能否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没有胡博士的坚持、支撑以及与总部的沟通,我们就没有那宝贵的几年向三星这样的领先的跨国企业学习,三星的现地化研发战略也无法得到贯彻。”张辉说。让徐锡胜印象深刻的是,胡自强对空调变频技术的现地化转化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努力。“当时国内空调市场还主要是定速产品,胡博士坚定地要实现变频技术的现地化。这需要不断与总部沟通磨合,最后是胡博士亲自出马。”徐锡胜说。他们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家电业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这样“不进则退”的坚持当中,在人才的慢慢成长之中,逐渐完成。

2010年11月,胡自强带着自己亲自培养的5个博士参加了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并把他们一一介绍给当时任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的王雷。这一幕让王雷记忆犹新:“5个充满朝气的博士分布在4个产品和技术领域,这阵容还是第一次见!”王雷感慨道。

当时,胡自强每年都会在研究所推动十大变革项目,由各个部长分别牵头负责,以提升产品力、组织能力和效率,同时,也让相关个人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前文中提到的技术委员会,也是在这个思路下推动建立的。

2008年,胡自强主推学习型组织,现美的吸尘器研发负责人朱国生时任电控部门负责人,在胡自强的支持下,他首先在电控部门推动组织革新,2009年推广至整个研究所。该变革项目的核心是采用GE的加速变革流程CAP(Change Accelerate Process) 的方法论,推动全系统的变革,以人的变革带动组织的变革,让员工有更大的自驱力和创造力,让组织充满活力。朱国生说:“首先是经过充分讨论,构建团队的共同愿景和使命,将组织放在全球的家电产业中,将个人的愿景放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构建个人和组织的相互成就的共同愿景。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全员共创,对核心问题进行全维度扫描,从组织、人才、能力、技术、沟通等方面系统地找到制约因素,列出问题清单,并拿出解决方案。第三阶段是推进实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去。最后就是过程的修正和最后的复盘,持续的迭代,形成大闭环。”朱国生介绍,组织革新并不仅仅限于研发本身,还针对管理提升、新员工融入、沟通能力等,对共性和重点项目都会成立一个个工作小组,再对工作小组的成果进行分享,真正形成了团队学习。这不但让团队的方向目标更加明晰,通过这种方式,也加强了每个团队之间的横向连接,提升整个研究所的协同性。在推广至个人的“行动计划”时,有员工甚至把“改善夫妻关系”这样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年度改善项目。两年后,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过程中也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个人到组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四)——三星的“实践”

2011年12月21日,一年一度的苏州三星中国家电研究所战略会议在苏州召开。苏州三星的现地化研发能力已经形成。

2011年,时任空调产品开发部部长的黄圣祥(现任苏州三星副总经理兼中国家电研究所所长)牵头,推动了整个研究所的流程变革。主要内容是结合模块化设计体系及设计手册的完善,提升产品设计的效率,减少因设计原因导致的产品品质问题。通过对部品及平台的标准化,推出更多低成本、高品质的模块化设计。

2012年,当胡自强决定离开苏州三星时,苏州三星的研发人员数量已经由2006年的不到300人,增长到463人,也为苏州三星建立了坚实的人才体系基础。

“我并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在哪家企业工作。只要他们还在为中国家电业服务,我就很开心。”多年以后,回忆起在苏州三星培养的这一批技术人才,胡自强这样说。

实际上,对于中国家电全行业的技术人才,胡自强都尽可能给予支持。自2006年起,胡自强连续出现在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上做主旨演讲,为全行业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谓用心良苦。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上,胡自强的演讲主题是“建立消费为中心的新的产品开发流程”;2010年,主题为“家电研发的创新工具DFSS”;2011年,主题为“美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及家电的应用”;2012年,主题为“综述美国能源标准的最新进展”;2015年,他发表了主题演讲“开放式创新”;2019年,胡自强的演讲主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技术创新趋势”;2020年,他做了“勇担历史使命,实现全球领先”的主题演讲。

构建硬实力,培育苏州三星现地化研发实力

如果说人才是软实力,那么先进的实验室和研发手段就是硬实力。

苏州三星原来就拥有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的性能实验室。胡自强到任后,开始建立可以满足更多研发需求的实验室。最为典型的就是噪声实验室的建设。由于噪声实验室投资大、空间要求高,建设过程并不容易。根据当时的有关人员的粗略估算,那时候苏州三星建成的全消音和半消音实验室,大大小小有8个,面积约400平方米。除此之外,大概在2009年,胡自强还为苏州三星引入了声品质实验室。

胡自强还对原有的洗衣机性能实验室进行了全面扩建,使其能够完成多个国家能效标准测试。另外,电磁兼容实验室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2009年,胡自强为冰箱的先行研发兴建了保鲜实验室。“那时候冰箱保鲜在国内还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但是这个实验室可以完成加湿、光和以及真空等各种保鲜技术的测试和验证。”一位当事人介绍说,这也正是后来苏州三星利用现地化研发能力推出加湿保鲜冰箱的基础。

除此之外,胡自强还为苏州三星建设了中央空调的研发能力。15年前,家用中央空调市场还没有真正兴起,这样的研发能力建设,无疑是基于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

在研发手段上,胡自强积极推动了六西格玛设计方法和CAE仿真的落地。“在如今看都是很平常的东西,但放到15年前,这些在家电行业都是非常先进的。”一位当时的相关人员对《电器》记者说。王雷当年正是在苏州三星第一次见到了风动实验室。在此之前,风动实验室只是在读书时听老师讲过,当时都是服务于军工领域,能够在家电企业见到,让她非常意外。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四)——三星的“实践”

胡自强经常说:“实验室能够发现的问题,最多只有50%。产品要做强健设计,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

随着软硬实力的增强,苏州三星的现地化研发能力渐渐体现出来,例如搭建了可以兼容DD直驱、洗干一体、BLDC等技术的洗衣机平台AGEILS,推出法式对开门风冷冰箱等。

让人惊讶的是,苏州三星的现地化研发能力的提升,还直接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胡博士经常说,要通过产品的强健设计来提升品质。这样的提法在今天也是非常先进的。”当年一位苏州三星的研发人员对《电器》记者说。那时候,苏州三星一直在滚动推动“worst 5”(市场不良前五)项目,这样的项目并不是由品质部门负责,而是由研发部门来解决。而这样的责任,是胡自强主动承担过来的。“胡博士一直对我们说,实验室能够发现的问题,最多只有50%。产品要做强健设计。”他说。

在这个理念下,胡自强刚刚到苏州三星不久,就针对滚筒洗衣机运转时“会跳舞”、噪声大的现象,加上当时洗衣机在市场上不良率高等问题,举行了一场“砸洗衣机”的行动,再通过强健设计,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空调产品上也是如此。用了三年的时间,苏州三星空调产品的振动噪声不良率从3500PPM降至700多PPM——这个数据让当年的参与人员记忆犹新。另外,当时的空调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常有断管现象的发生。研发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大量的力学分析以及模拟各种运输过程,导入了当时还非常先进的扫频实验。不到两年,因运输而造成空调断管的现象几乎绝迹。在声品质方面,胡自强一直强调的是,应该能够把研发人员复杂的实验室指标转化为品质部门容易理解和执行的指标,让实验室指标能够落地,真正为产品服务。

奔赴梦想

2012年,是胡自强在苏州三星的第六个年头。六年,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是很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对于胡自强来说,从搭建研发体系,到真正形成研发能力,也的确需要六年的时光。通过这六年,胡自强贯彻了三星集团的现地化研发战略,也验证、实践了自己心中研发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家电业以技术趋动发展的时代,胡自强亲力亲为,为行业储备了一批研发人才。

2012年,中国的“家电下乡”政策刚刚结束,整个行业正从向规模要发展的思路中转向,思考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路径。技术,渐渐成为全行业发展的压舱石。胡自强意识到,自己的时代,来了。

胡自强:此心安处,是中国(四)——三星的“实践”

2011年11月,胡自强获得母校美国普渡大学颁发的杰出机械工程师奖

“2012年上半年,有一天,胡博士对我说,他要离开三星。”周福昌说,“我当时有点懵。我来三星,来家电业,都是胡博士当年校招时说过的那句话——未来二十年的家电业是属于中国的。”“有点懵”的周福昌又问了一句:“您看我能干点什么?”“继续留在家电业。如果你不愿意留在三星,就跟我走吧。”胡自强的回答也非常简单。有了这句话,周福昌甚至没有追问一句胡自强到底要去哪里。当年5月,胡自强出任小天鹅主管研发的副总裁。6月25日,周福昌即出现在小天鹅的工作岗位上。

胡自强与许志华的对话,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听说胡自强要去小天鹅后,许志华表达了自己的不解:“为什么还要给别人打工?您完全可以自己办个洗衣机厂。”胡自强的回答,让许志华振聋发聩,至今还会时时忆起。

胡自强说:“办工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有很多事物分散人的精力。我的长处就是技术。我回到中国,就是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长处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发挥出来,把它贡献给中国家电业,推动中国家电业的技术进步。我相信,美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实际上,胡自强职业生涯里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这个一直不变的初心。几年后,胡自强从小天鹅调任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他的儿子也同样问过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而他的回答,也正是当年给许志华的回答:“因为我想给中国家电业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未完待续)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陈莉,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