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新能源汽车这杯酒,家电企业喝起来香不香?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年4月,身居上海的李斌因生活物资供应紧张,被迫在微信群“以葱换盐”。缺盐的李斌还能乐观地生活下去,他创立的蔚来电动车却因为供应链问题而暂停生产。

这是高歌猛进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2年遇到的又一场尴尬处境。在此之前,国家补贴政策“退坡”、冬天充电桩严重不足等问题,已经为处在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然而,降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没有影响中国家电产业链上下游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期望。过去两年来,中国家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布局方式不尽相同,但这一态势已成,方兴未艾。

笼罩在全球经济与能源危机的阴影下,中国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是中国家电业破局的关键吗?

新能源汽车这杯酒,家电企业喝起来香不香?

家电企业挖掘下一个增量市场

中国家电产业励精图治发展40余年,如今已成为全球无可替代的家电产品制造基地,巨量的制造规模和日益升级的制造水平,令中国家电产业上下游企业无论在精密制造还是科技研发上都成为引领全球发展的存在。但与此同时,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厨房电器等在内的众多家电品类已经全面进入规模增量的瓶颈期,存量市场成为常态。无论从扩大营收业绩还是从增加投资热点的角度来说,很多中国家电企业都到了亟待寻找下一个增量市场的重要时期。

2022年2月春节刚过,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亲自赶到安徽安庆,参加安庆威灵汽车部件新基地的开工仪式。仅此基地一项投资,就达到110亿元,成为美的集团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而这只是美的工业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的一部分。

在安庆威灵投建仪式举行的前3个月,格力电器以30亿元控股盾安环境,这一收购背后重要的一环,正是盾安环境成型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而在此前,格力电器又通过司法拍卖的形式全面收购银隆,将钛酸锂电池及新能源大巴等业务并入格力电器。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海信、海尔、创维、莱克、海立压缩、大洋电机、卧龙电驱等众多家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详见电器微刊后续报道),上述所有企业战略布局的前瞻分析,都将新能源汽车视为下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

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新的增量市场赛道,成为众多家电上下游企业的共同选择。

那么,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有多好?这一问题的答案,至少在蔚来宣布停产之前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新能源是全球汽车市场的风口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有力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比达到13.4%。同时,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同比增长超3倍,超过了历史累计出口总和。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发展阶段,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同时,随着多国禁售燃油汽车的计划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海外市场也呈现出巨量的增长空间。

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总裁伏拥军在2021年末时表示:“几年前业内不少人怀疑我们研发新能源车相关技术的前景,认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总量不会太大。但今天大家看到了,中国新能源车在2021年卖出了350万台,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数字在2022年将达到500万台,2025年达到1000万台都是有可能的。”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增量入口在哪?

从家电及消费电子企业当前入局新能源汽车的动向来看,目前只有创维选择了整车制造路线,这还是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个人控股南京金龙客车后的曲线战略。而目前大多数家电企业看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来自上游配套。

由于与传统燃油汽车截然不同的设计理念,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整车市场的竞争升级,更直接新增了燃油车设计中所没有的核心部件——在电机、电池及电控系统组成的新能源车“三电”体系中,多个环节的电机系统、多个空间的电动热管理系统、多种交互的智能控制系统,成为完全新增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需求。按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推算,仅热管理一项,就能新增约500亿元的市场需求(详见电器微刊后续报道)。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家电产业上下游企业恰好在以电机为核心的驱动控制领域、以压缩机为核心的温度管理领域均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精密生产的经验,外加电子设备底层技术的通用性和低成本高品质的灵活性,几乎完美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的新增配套需求。这样的匹配度,甚至让一些人士判定“新能源汽车是带轮子的家电”。

因此,当前大部分家电上下游企业布局新能源的主要方向,锁定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电机主驱/辅助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理论上,如果家电企业能够成功入场,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将成为巨大的营收增量点,同时也必将因新能源车本身的“风口”属性,成为吸引巨额新投资的关键点。

为家电企业“量身定制”的迫切需求

值得推敲的另外一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对家电企业的潜在需求。

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却间接引发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这里有燃油车需求下降的客观原因,更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缺口的问题。于是在汽车、芯片等领域老生常谈的“卡脖子”问题,也出现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纵观新能源汽车“三电”体系的各种细分零部件配套不难发现,包括主驱电机、EPS转向电机、电动空调压缩机等在内的多种核心零部件配套仍然由外资企业掌控。这一局面不仅令新能源车配套成本居高不下,也令供应链安全无法保障。

以中国新势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亟待具有高品质生产、高效率周转、高性能产品、低价格供给等特质的国产企业走上前台,解决当前供应链被外资掌控的短板。而这些特质,简直就是为中国家电企业量身定制。

伏拥军曾表示:“我们既然在家电行业能够一年产1亿台核心的压缩机,我相信我们也有能力在汽车产业的核心关键部件、核心关键系统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是当前所有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一致的观点。成功践行新赛道,却绝非易事。

时不我待的机遇和肉眼可见的挑战

从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销售额爆发式增长,以及消费端因原油价格暴涨、政策支持等原因需求进一步提升的角度来看,即使遭遇疫情封控等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仍然处于“风口”。

过快的发展速度呈现出巨大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把握机遇的难度巨大。在与多位家电上下游企业负责人交流后,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观点,即时间是这场大机遇中最大的挑战。

汽车产业对零部件的适配性、可靠性、寿命等验证非常严格,即使是当前众多新势力电动车企业对上游新零部件的匹配验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一个全新部件的应用往往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对于急于切入新能源车市场的众多家电企业来说,过低的品牌认知度和过长的验证时间形成了剧烈的矛盾。

因此,一些家电企业采用收购的方式直接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海信收购日本三电、莱克收购上海帕捷,未来包括美的在内选择通过收购方式抢时间几乎也是必然的选择。但并购运营的风险也不低,在人才管理、核心技术交割与融合、持续的投资整合与利润回报等环节,都存在协调风险,收购技术上相对陌生的公司,对收购方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反,凭借自身技术默默耕耘,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时间成本,同时更要应对残酷的竞争环境,在技术门槛并不低的电机、热管理领域,家电企业要应对技术人才的储备、技术研发的速度、巨额的资金投入等内部挑战,还要面对严苛的验证标准、成本与价格的战略平衡、外资品牌的垄断竞争等外部难题。

以史为鉴,中国家电企业20年前造车潮成黄粱一梦的历史还历历在目(详见电器微刊后续报道),相信如今已经在规模、技术和制造工艺上均能引领全球的中国家电业,能够在这一次的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中,再次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成为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腾飞的核心力量。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