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AWE高峰论坛:科技赋能,展望未来家2035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宋扬,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挥别三年疫情的阴霾,4月28日上午,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以“未来家2035”为主题的“2023AWE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2023AWE高峰论坛”锚定了2035年智慧家庭的模样,洞察科技如何赋能人们的家居生活,集思在技术与需求相互推动之下的未来家将何去何从。

IMG_256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在展望2035年未来家的场景时充满期待:“作为全球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的盛事,AWE汇聚了超千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企业和数万件融汇各企业最新创新成果的新品。透过这些新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近年来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在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就,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概括来说,中国消费者对未来家的需求就在于:智能、健康、低碳、品质、适老。”

智慧新生活 如何体现未来家概念

今年的AWE展示了为数众多激动人心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创新不仅为消费者描绘了未来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也将引领和推动家电和消费电子行业产品创新的方向。

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在论坛上介绍了海信在“未来家”概念上所做的努力。“人的感觉也许就是最好的算法。在理性的悲观之外,还要有感性的乐观。”贾少谦指出,海信认为家电的本质是“家”,家的本质是“爱”,家电的智能化最终一定要为人服务。科技的进步一定会让硬件变得更有温度,为家庭、为生活、为工作带来更多的美好和加持。

IMG_258海信集团董事长、总裁贾少谦

贾少谦对未来智慧生活做了预判。首先是基于海信的独特优势。2020年海信发布了1×3×N的智慧新生活战略,他认为,属于未来的智慧生活必须是多元、全域、全链的,必须是打通家庭、社区和城市的全场景全业态全智能的新生活方案。他举例,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大模型AI技术的出现,其脉络也与海信的战略不谋而合,海信围绕着全场景、全业态、全智慧生活的技术深耕,来源于一个个具体的场景需求,来自多年的产业和技术布局的独特优势,当技术真正不断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场景问题,才是志存高远的智慧。

“我们认为,在生成式大模型的技术之下,屏幕作为连接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面,未来的使用场景会极大的丰富。从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屏到车辆上的移动的车机屏,到家用的电视屏到行走的健身屏,屏贯彻在生活的每一个面。海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视机厂商将借助屏的优势,以屏幕为王,构建家庭、汽车、社区、城市等更多空间下的智慧新生活场景,这正是海信1×3×N的智慧生活的1,就是以屏为介质打通屏、网、云来构建海信的屏幕之网。”贾少谦说。同时,海信认为,生成式语言大模型将人工智能从感知的阶段带到了决策的阶段,这会让智慧家电具有主动的决策能力,将带来智能家居从“伪智能”到“真智能”体验上的重大突破,并有望在智能家居的家庭娱乐场景率先实现应用与推广。

在未来家庭的生活场景,智能化科技究竟如何变为“生产力”?海尔智家副总裁、全屋智慧总经理邓邱伟认为,“只有超越期待,才值得被期待”。什么是智慧的家?邓邱伟以海尔“三翼鸟”智慧厨房为例,引出“海尔智家大脑”是掌控智慧家生活的概念。邓邱伟在现场展示了“三翼鸟”厨房的美好场景。他提出,海尔智家大脑,正式开辟了“智能家电”和“智慧家庭”的分水岭。

IMG_259海尔智家副总裁、全屋智慧总经理邓邱伟

技术的迭代非常迅速,传统单品乃至智能单品购买后很快会过时,智家大脑却能通过不断自挖掘、自学习、自进化,让智慧家拥有“成长性”,历久弥新永不过时。邓邱伟进一步指出,从技术上来说,智家大脑是由一个平台、三朵云和全屋神经元网络系统构成的技术引擎,集思考、决策、情感于一体,它拥有连接、感知、决策、交互四大核心能力,可以融入全屋空间,能洞察、分析用户在家庭场景中的不同需求,带来主动、自然、贴心的智慧家生活服务体验,能越用越聪明。不止如此,智家大脑还在不断进化。“一是越来越专业的技能;二是越来越懂得用户的体验;三是越来越自然的交互。”邓邱伟补充说。

论坛中,老板电器总裁任富佳以厨房电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基于人类烹饪行为的特点,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厨房电器才是属于未来数字时代的产品,才是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产品?为此,我们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去年我们正式发布了一款产品——ROKI数字厨电,算作初代产品。今年AWE,我们又带来了全新升级的数字厨电解决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构建一个AI烹饪助理的角色,伴随AI算法,自学习,语音解析,虚拟人等技术,让AI全程参与烹饪过程并帮助每一个人进行烹饪创作。然而,数字厨电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和起点,更像是走向未来的一个路径和过程,为我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数字化转型和存量市场叠加的时代,我们缺的不是用户,而是与用户的关系,因此我们经营数字厨电不只是经营一个产品,更像是经营一段关系。数字厨电扎根在数字场景中,我们希望用它在传统中寻找创新,重新定义中国式的新厨房。我把它归纳成三层关系;第一层,是人与产品的关系;第二层,是人与烹饪的关系;第三层,是在数字厨电世界里人与人的关系”。

IMG_260老板电器总裁任富佳

论坛期间,智能卫浴的代表企业箭牌家居集团副总经理卢金辉表示,作为给消费者提供家居生活的企业,箭牌未来的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的智慧家居整体解决方案商。从智能化、物联化一直到多品牌、多品类,箭牌首先通过新科技来解决用户的痛点,打造健康智能家居。“箭牌的智能研发以及产品分类比较细,我们设立了一个用户体验中心,专门以解决用户痛点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这样的产品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IMG_261箭牌家居集团副总经理卢金辉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认为,依托智能技术的进步,人类正在迎接工作、生活等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虚拟助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涌现出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和活动。而智能生活对于人类体力和心灵压力的缓释,将促进人类思考、创造力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帮我我们进阶到自我丰富,自我实现的智慧生活阶段,品质未来家的本质就是我们生活的升维。

IMG_262复旦大学教授严锋

作为国内知名的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电商家电行业总监薛猛表示,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万物皆可智慧”已成为时代所趋。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家居生活的场景更加丰富。抖音作为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最高内容平台之一,基于人群、场景、商品三大要素实现边看边买与社交内容,为家居企业客户打通从流量到运营、变现的全链路营销。

IMG_263抖音电商家电行业总监薛猛

《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正式发布

论坛上,《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为从全产业视角勾勒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场景需求,推动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从“有”到“好用”,指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产业实践,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2022年下半年广泛召集了家电、通信行业中28家深耕智能家居领域企业和机构,共同编写了《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

《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在指导互联互通标准的顶层设计以及标准制定工作的同时,通过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行业、企业、场景、用户需求的深入分析,为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提供参考及思路,推动我国智能家居产业的健康发展。

白皮书编写组组长,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标准与知识产权部总监王淼博士指出,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的持续加大,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在不断丰富,而且产业界也在不断进行商业化探索。由此可见,智能家居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也可以看出智能家居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互联互通的问题就一直阻碍着智能家居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2019年就已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跨家电行业,和通信信息行业的深入合作,并成立了CHEAA/CCSA共同制定标准。两个协会分析了整个行业的痛点,分析了企业的诉求,还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化的进展情况,最后发现中国的智能家居在互联互通上是缺乏顶层设计的。因此,在两个协会的指导和组织下由28家企业共同参与联合成立了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编写组,编写组经过了多次的技术讨论会议,以及专家评审环节,在4月初完成了白皮书的撰写,并在今天正式的对外发布。

IMG_266白皮书编写组组长,海尔科技有限公司标准与知识产权部总监王淼博士

王淼介绍了《中国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白皮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整个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跨品牌互联互通的问题是阻碍智能家居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的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包括了行业目前采用的一些互联互通的技术方案以及国内外标准化进展情况;第三章,互联互通的协议实际上绑定了企业的商业利益,而商业利益的不一致也导致了互联互通标准在落地实施的时候出现的困难;第四章,把整个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分为三部分,基础部分、技术部分、测试评价部分;第五章,对互联互通的标准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建议;第六章,对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姜风指出,随着居家康养,适老化,双碳节能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智能家居与其深度的融合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智能家居行业整体的发展。中国的互联互通标准实际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的产业化也需要不断尝试和探索。这个过程需要联合更多的产业界力量,比如说互联互通要和操作系统、人工智能、智能汽车进行紧密的结合,然后来拓展智能家居的边界,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自主可控的智能家居的互联互通生态。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宋扬,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