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床》国家标准将于明日正式实施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向佳璐,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随着消费者对睡眠质量的要求从“睡得着”向“睡得更优”转变,智能床作为提升睡眠体验的关键产品,正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当前市场上的智能床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面临标准缺失、功能虚标等困扰。2025年8月1日起,GB/T 45231—2025《智能床》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将为消费者选购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助力行业规范发展。

IMG_256

统一智能化认定标准

什么是智能床?新国标给出明确定义:智能床指通过人机交互、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及处置调整或其他智能化技术,实现床体形态和功能控制等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卧具。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智能化是智能床不可或缺的核心特征。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床功能丰富多样,涵盖零重力模式、鼾声干预、舒压按摩、柔性唤醒、睡眠监测等,主要涉及用户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床品部件调节控制等智能化操作。然而,上海市质检院高级工程师、《智能床》标准起草人姚晨岚指出:“尽管市场上智能床的智能功能层出不穷,但对于支撑这些智能功能实现的性能或效能,以及性能或效能的稳定性程度,目前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同时,行业也缺少对智能床智能化程度的统一认定规范。”

新国标将结构、电气安全和电磁兼容、智能化、阻燃性能、标志、使用说明列为6项基本项目,对智能床提出统一要求。

在智能化方面,新国标设定了童锁、运行速度、供电终止等通用指标,如“具有运行装置的智能床,运行速度应不高于50mm/s”,并针对噪声、电热、信息化、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交互控制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智能床智能化功能与性能的提升指明规范、有序的发展路径。

围绕交互控制功能,新国标规定,智能床产品应具备通信、叫醒、记忆、语音交互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功能。其中,通信功能指能通过终端实现对智能床的远程控制,包括数据存储采集、控制信号传递分析结果反馈、构件位置调整等。

在噪声指标方面,新国标参考GB 19606—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噪声限值》、GB 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并结合智能床生产企业的常规噪声检测数据,给出明确规定:在空载条件下,产品在调节、按摩等工作状态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小于或等于55 dB(A);在睡眠模式下,加热等非运动调节状态时产生的最大噪声应小于或等于30dB(A)。

IMG_258

聚焦产品与数据安全合规

面对日益增长的智能床市场需求,尤其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保障产品安全与用户权益至关重要。新国标从床品和数据安全两方面,在风险防控层面强化多项保护措施,为企业合规发展提供明确指引。

在产品安全上,新国标针对电气安全、电磁兼容及电热等提出明确要求。新国标提出,智能床产品中电气部件应符合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规定,具有按摩功能的部件应符合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的规定。

针对电热要求,新国标规定,具有加热功能的床必须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使用者造成皮肤灼伤或热冲击的危险。检验方法应按照GB/T 4706.8—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8部分:电热毯、电热垫、电热衣及类似柔性发热器具的特殊要求》中11.101的规定进行(电热褥垫),以保证产品的电热性能符合安全要求。

同时,就产品结构安全而言,面向老年群体的适老化设计成为重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首次突破3亿人。在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智能床可通过持续监测睡眠数据,预测健康状况,如预防心梗、脑梗、猝死等突发情况,起到健康预警作用。当监测到用户心率异常时,还能自动提醒事先设置好的亲友,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紧跟适老化发展趋势,新国标明确规定,适用于老人、残障人士使用的产品可触及区域的边缘部位应经倒圆或倒角处理,倒圆半径应大于10mm或倒圆弧长应不小于15mm。

作为智能家居场景中的一员,新国标同样对智能床的用户信息安全做出规定,要求智能床的产品网络技术方案及其服务需符合GB/T 34975—2017《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的规定,在得到明确授权时才能采集、传输和保存相关信息,并确保其信息安全,包括不被错用、滥用和泄露,不采集、传输和保存未经授权的敏感性数据。

正如姚晨岚建议:“企业要严格遵循电气相关标准,重视产品电气安全;对于配备加热功能的产品,要防止局部过热;对于具备生理监测或健康预警功能的智能床,收集消费者数据时,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

IMG_260

《智能床垫》标准加速推进,睡眠经济专业化升级

新国标明确了智能床产品的分类、要求和检验规则等内容,适用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和质量评定等环节,不仅将推动智能床行业朝着规范、健康、创新的方向发展,还将开辟新的产业赛道,促进以智能床为代表的智能睡眠行业健康发展,推动传统家具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据了解,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林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爱梦睡眠(珠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等57家单位参与了新国标的起草与制定。

此外,据《电器》记者了解,围绕健康睡眠,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推出了两套智能睡眠解决方案:一是智能床架搭配普通床垫,二是普通床架与智能床垫组合。据上海市质检院正高级工程师汪进透露,《智能床垫》标准也在制定中,该标准将充分借鉴《智能床》标准的技术参数,确保智能床与智能床垫这两类关联产品在技术指标上保持高度一致。

睡眠经济的新时代已然来临。在两项标准的引领下,睡眠经济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智能、舒适的睡眠体验。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向佳璐,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