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定制初见雏形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在这个追求差异化的年代,“私人定制”已成时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家电企业开始触碰家电个性化定制。

本刊记者 李曾婷

  在这个追求差异化的年代,“私人定制”已成时尚,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家电企业开始触碰家电个性化定制。

  互联网时代,玩的就是出其不意。在这个追求差异化的年代,“私人定制”在服装、饰品、家庭装修等领域已屡见不鲜,并成为个性、时尚的代名词。随着更喜欢差异化的“80后”、“90后”逐渐变成消费主体,家电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日益增加。家电定制概念初见雏形。

  家电定制有待完善

  随着消费主体愈发年轻化,为吸引“挑剔”的消费者,家电企业使出各种“杀手锏”。家电定制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常见的家电定制有两种模式,企业更看好的是个人定制模式。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对所需产品的外观、大小、功能等进行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产品(以下将该模式称为个人定制)。通过这种定制方式,消费者从被动接受工厂提供的产品转变为“制造者”。根据自己需求定制的产品,不仅更加个性化,也不会再有多余的附加功能。这种模式目前以海尔为典型代表。海尔已建成沈阳冰箱互联工厂、郑州空调互联工厂、滚筒洗衣机互联工厂、青岛热水器互联工厂,都可实现家电定制。

  海信科龙(广东)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刚表示,海信也在进行工厂的升级改造,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下单,海信提供从制造到后续服务为一体的家电定制模式。美的有关负责人也认为,个人定制将是未来家电定制的发展趋势。

  个人定制虽然更加“私人化”,但可供定制模块有限。《电器》记者在家电定制网站上尝试了空调个人定制,但是操作后发现,提供的可选模块非常有限。

  另一种定制是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共同完成,也是目前企业选择较多的模式。这种家电定制模式,首先利用电商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出消费者更喜爱的产品风格、功能、价格区间等内容,然后由企业针对需求生产多款家电,消费者再选购适合自己的产品(以下将该模式称为集中定制)。例如,2014年4月,天猫电器城与美的、九阳、苏泊尔等品牌合作,包下了12条生产线,根据大数据统计计算出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后,推出了12款天猫定制家电。

  事实上,家电集中定制并无法满足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家电定制模式,是根据大多数消费者喜好进行集中定制,消费者则需要在功能、外观具有差别的多款产品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而非个人主动进行定制。“与电商平台合作的定制,对于企业来说,更像是为线上渠道提供专供产品,和分渠道分型号销售模式类似。”美的有关负责人说,“真正的个性化家电定制应该是个人定制。”

  技术要求高

  然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真正实现家电个人定制并非易事。“实现个人定制,工厂首先需要完成自动化,再利用信息化对工厂进行改造。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后,工厂的生产方式就会发生改变,由大规模生产转变成柔性生产。”王志刚说,“这种情况才可以进行家电个人定制。用户通过互联网下单,生产链的各环节在接收由互联网传递的生产指令后,按订单自动计算数量开始生成,并进行组装。”据王志刚介绍,家电个人定制意味着供应管理库信息化,企业不再需要提前大规模生产,按订单生产即可,传统生产模式的产品库存问题将得以解决。

  海尔有关负责人提出,未来工厂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开放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打造出这个生态系统后,家电个人定制才能真正落地。相比传统生产模式,家电个人定制优势明显,可实现用户全流程实时互联,消费者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定制所需的个性化产品,全流程参与设计、制造;用户与工厂形成零距离,制定后的产品直接配送给消费者,省去流通领域中不必要环节,将这部分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家电定制全流程透明可视,包括定制产品的订单进入工厂生产,再到物流的任一环节都实时可视。海尔有关负责人认为,实现用户个性化是“工业4.0”工厂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在家电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工厂转型升级的环境下,家电个人定制已是必然趋势。

  王志刚表示,即使完成可个性化定制的工厂,但以现有技术而言,想要大规模进行差异化较大的个人定制家电,还是非常难。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