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电视掀起“U”风暴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2015年的8月,似乎专为海信电视而生。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海信电视在这一个月里,掀起了一场“U”风暴。

本刊记者 陈莉

  2015年的8月,似乎专为海信电视而生。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海信电视在这一个月里,掀起了一场“U”风暴。

  先是7月31日,海信集团与日本夏普同时宣布,海信将出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年产能300万台的墨西哥工厂的全部股权及资产,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的品牌使用权(巴西除外)。8月4日,海信为此举办发布会,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表示,海信在美洲市场接手夏普品牌后,海信、夏普两个品牌将分别独立运作,并将夏普定位为高端品牌,海信定位为中高端品牌。“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这3个发达地区市场是海信国际化的战略突破口。在美国,海信品牌电视已进入沃尔玛、百思买以及考思特等不同类型的销售渠道,且发展势头良好。此次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不仅有利于解决海信在美洲的产能瓶颈,而且通过夏普品牌的授权,海信能获取更多的渠道资源,从而实现海信在美洲市场的快速成长,增强海信在渠道以及规模上的议价能力。”海信有关人员表示。“海信会将ULED显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移植到夏普品牌的产品上。”林澜称,北京时间8月27日,海信将在美国纽约举行发布会,届时会发布在美国市场的新一轮战略计划。

  其后的8月11日,海信又向外界发布了东南大学显示技术中心的一份报告。报告称,东南大学显示技术中心通过选取目前世界上4k超高清电视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款高端产品,从主观试验和客观测量两方面对清晰度、运动表现、层次及景深、暗场、亮场表现、自然场、颜色表现等指标进行严格、科学的横向评测,认为海信主推的ULED在多项指标上领先。“在10项最主要的画质指标中,ULED的峰值亮度、动态对比度、色域覆盖率、功耗、残影等5个指标有明显优势,黑场亮度、水平和垂直像素数3项指标三者相当。”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晓华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李晓华认为,海信ULED技术以多分区的动态背光控制技术为核心,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模混合式图像补偿算法以及自适应背光峰值亮度提升技术,从而实现了超高的动态对比度,提高了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和层次感;同时,通过基于液晶灰阶响应模型的多路背光扫描系统,优化了液晶电视的响应速度。据了解,海信在2014年发布了ULED技术,目前海信已为ULED技术申报了15项国际发明专利、170多项中国专利。在发布报告的同时,海信还强调,海信ULED的价格只有OLED的四分之一。

  然而,直至8月27日,人们才能将8月4日和8月11日的两场发布会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明白林澜在8月4日所说的“海信会将ULED显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移植到夏普品牌的产品上”以及“届时会发布在美国市场的新一轮战略计划”的真正含义。8月27日,海信在一个月内再次高调亮相美国,在纽约召开发布会,用ULED公开叫板OLED。“我们比拼的是画质和性价比。”海信有关人士说,“LED是目前全球普惠的电视机显示方式,海信的ULED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让画质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准,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本次选择在纽约发布,表明了海信在自主技术道路上坚持到底的决心和自信。”据称,亚马逊将负责海信ULED产品的首发。亚马逊将投入资源,在美国大力推广ULED,海信也将籍此挺身于美国高端电视品牌阵营。在亚马逊首发后,此前海信品牌已经进驻的BBY、沃尔玛等主流销售渠道也将陆续发售海信ULED新品。

  海信这场国内外的连动发声,打造了8月“U”风暴。自此,海信调整了北美市场的战略方向。“从价格战到技术战,辅之‘海信+夏普’的双品牌推进,海信北美业务将开启新的篇章。”林澜表示,“预计未来海信美洲业务将增加20亿美元的收入。”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