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明义:“建线达人”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芦明义,是海信冰箱公司制造中心现场设备模具室主任,2007年进入海信后,便一直与设备和模具打交道。他的工作,既要预防、诊断、维修设备故障,还要进行瓶颈项目改善,提质增效。“只要是与设备相关的工作,任何细节我都不会放过。”芦明义并没有因成为管理人员而放松手头的工作。

  “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无论事情大小,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使细节也不能懈怠。”芦明义说。

  芦明义,是海信冰箱公司制造中心现场设备模具室主任,2007年进入海信后,便一直与设备和模具打交道。他的工作,既要预防、诊断、维修设备故障,还要进行瓶颈项目改善,提质增效。“只要是与设备相关的工作,任何细节我都不会放过。”芦明义并没有因成为管理人员而放松手头的工作。

  芦明义的工作经历堪称“华丽”。2007年10月,入职没多久的芦明义便参与了风冷冰箱项目,这是海信首次大规模生产该产品,因此对设备挑战极大。2007年12月,海信与东芝合作生产六门冰箱,在扬州一个闲置的厂房中,芦明义与团队一起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修修改改共耗时1年的时间。2009年,海信与惠而浦在湖州长兴合作新建基地,在芦明义等人的努力下,搬迁仅3个月,生产线就有了稳定的产能。2010年,海信与惠而浦合作投资高端冰箱生产线,芦明义以负责人身份参与该项目。2012年8月,兼顾前一个项目的同时,芦明义成为平度建厂的负责人之一,从招标到整理资料,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3年5月26日,第一批设备开始进入平度工厂,芦明义亲自参与了第一台设备的安装。

  芦明义没有因为“无缝衔接”的项目而抱怨工作繁忙,反倒欣喜每次都能学到新知识。“设备所涉及的工作范围较广,且不断有新设备上马,因此总能学到新技术。”芦明义举例道,第一个项目中,他钻研了发泡技术;通过生产线搬迁,熟悉了整个线体;与惠而浦的合同项目中,深入了解了钣金设备,然而,芦明义却依然不满足。他说:“要想轻松‘驾驭’不断升级的设备,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成为“建线达人”的芦明义,不仅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2013年,他以主任身份开启了自己稳定却更加忙碌的“平度生活”。

  聊起“平度生活”,芦明义无法忘记设备刚入场时的艰难日子。那时,平度工厂基建还未完成,但为了不影响工期,作为负责人的他每天跑东跑西,既要和设备厂家沟通,还要勘察工厂建设以及承重条件等,与基建团队协调进度,确保设备能能按时入厂。“说起来天公也是不作美,那个月有26天下雨,这边刚挖完管道,那边就积满了水。”因此,芦明义一直守在工厂里,只要雨一停,就立马抽水施工。

  所面临的这些艰难,芦明义心里早有准备。他从一开始就告诉自己,既然接手了,就一定要为这个工作负责。可真正令他措手不及的,是第一批进厂的员工。2013年7月,设备开始逐步安装调试,因此海信招聘了20人,其中17人是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新人。

  为此,芦明义将所有时间耗在生产线上,亲手操作并教员工如何调试设备,并能解决简单的故障。芦明义的同事说了他一个小细节,令《电器》记者记忆深刻。芦明义的办公室距离生产线有超过1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约来回路上的时间,他每天早上在办公室喝很多水后再去生产线,工作时就靠随时携带的一瓶水度过。后来天气越来越热,芦明义也不愿将时间耗在来回办公室的路上。

  “那时候真的是争分夺秒,来回所耗时间可以教会员工一个操作,或熟悉一下设备。”芦明义聊起这段经历时说,“七八月的青岛,温度已经很高,1瓶水不够,下次就带2瓶,还不行就带4瓶。但天热加连轴转,水常常不够喝,最后就只能坚持。”这一“惨状”一直维持到厂区的路修好,后勤可以运水到生产线为止。虽然很忙碌,但芦明义看到2013年8月31日第一台冰箱下线、9月3日第一台冷柜下线时,无比自豪。

  自豪过后,芦明义继续自己忙碌的“平度生活”。“虽然开始正常运行,但设备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磨合。”芦明义说,“比如我们冷柜生产线采用了行业内首台自动焊点设备。厂家也是首次生产自动化程度这么高的非标设备,因此有很多细节都需要调整,最后反反复复调整了1年半才实现了预想的效率。再比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停机率,我们攻关了冲床自动连接,将两个机械手衔接起来。”之所以对这些细节如此熟悉,完全是因为芦明义不仅是管理与指挥者,更是这些技改项目的参与者。

  做一个负责的人,并不是说说而已。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芦明义要求自己一定要彻底明白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出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遇到“难啃的骨头”时,芦明义甚至连续在生产线上工作36个小时,只为真正明白问题所在。

  在芦明义以及团队的努力下,海信冰箱平度工厂的停机率从第一个月4.4%的停机率,降到第二个月的2%多,第三个月则下降为1%以下;2014年9月风冷冰箱月产量为2万台,2016年9月已提升至7万台。如此大幅度的效率提升,便是芦明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的回报,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