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高温成灾,究竟给空调行业带来了什么?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2022年8月28日晚上的北京只有15℃,电脑提示我:这是过去30年来这一天北京的最低气温记录。于是,我感到阵阵冷风袭来、周身不爽,我想这大概就是华为总裁任正非所说的“传达给每个人的寒意”。

与此同时,手机新闻还在推送全国局地乃至全球成灾的高温天气信息。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评估,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于是,我看到微信朋友圈中多位空调行业友人,在借此抒发“空调市场得救了”的感慨。

在这个空调行业新旧冷年交替之际,我们有必要看清楚,这场高温气候灾害,究竟带来了什么?

高温并没有扭转向下的大盘

在6月的高温天气到来之前,空调行业所处的局面是这样的: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毒株高发,深圳、上海、北京陆续管控,经济形势陷入滞胀态势,全国GDP增速在第二季度已经落至0.4%;与空调行业息息相关的商品房销售额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上半年累计同比下降0.7%,中国居民消费意愿大幅下降;美联储超发货币,全球通胀高发,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下行压力;唯一看起来对空调行业利好的消息是大宗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行,还是由于以中美为核心的交易需求下降导致的。

在全国居民空调每百户保有量在两年前就接近120台的情况下,经济环境不佳进一步压抑了存量市场换新的需求。高温天气来临之前,2022冷年中国空调内销零售市场累计销售额同比下降已超过25%,空调企业在这个冷年最后两个月的排产变得更加谨慎。

市场需求的萎靡与前景的悲观,令主流空调企业的产品战略趋于一致——排产结构继续以高净值为核心,追求利润最大化;备货节奏紧缩,坚决将高库存风险降至最低。

这样的战略逻辑,遭遇突如其来的大面积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2022冷年最后“疯狂高温”的奇怪景象——中国多个区域市场空调销售断货、安装工订单爆满,但主流空调企业的排产计划无论出口还是内销都没有因此而立刻大幅增加。

于是,中国空调行业在高温天气成灾的7月呈现出这样的局面:零售规模暴增、出货规模不变,从产销规模的角度来看,这该死的2022冷年几乎是以一种“躺平”的状态结束的。

我们来看2022冷年最终产销规模的整体数据。在出货端,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2冷年,中国家用空调总销量为1.49亿台,同比下降1.5%。其中,内销出货量为8329万台,同比下降2.3%;出口量为6647万台,同比下降0.46%。

这一组出货数据清晰地反映了两件事:一是全球骤然出现的高温灾害性天气,没能挽救2022冷年的基本盘;二是虽然整体数据看似下滑不大,但相比2021冷年总销量同比10%、内销量同比6.4%、出口量同比16%的增幅,已经呈现出规模增速快速下滑的势头。

遏制下滑态势的重要环节还要看零售市场的情况。根据多方数据统计可以基本确定,2022冷年,在最后一个月因高温天气而导致零售规模呈现超过25%的暴增局面下,全冷年的零售规模依然呈现大幅度下降的态势。2022冷年,家用空调零售量跌到4300万台的级别,同比下降超过15%,零售额同比下降超过10%。更加不容乐观的是,多年来持续增长的线上渠道,在2022冷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销售规模下跌的情况,且销量下跌幅度超过10%。此外,之前常年稳定的工程机市场在今年也因为精装修楼盘开盘项目数量骤降而出现下滑。

从空调行业大盘来看,至少在2022冷年,最后一个多月的极端高温天气并没有扭转空调市场整体萎靡的态势。

那么,这场高温天气显现出来的效果首先可以确定一点,就是没能扭转空调大盘低迷向下的走势。

高温带来了中国空调市场的虚假繁荣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中国空调市场产销规模到达历史巅峰的时候,业界就在定性,以高温天气赌高库存的时代结束了。这也是在随后几年,多个空调企业痛下决心变革渠道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直到2021冷年,在连格力都不再为旺季渠道拼命蓄水之后,业界普遍认为,在以存量换新为核心需求的新时代,旺季高温不再是空调零售模式的核心诉求点。

但是,2022年的这场覆盖面积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高温气候灾害,看起来着实令人大跌眼镜,高温天气波及的多个区域均出现断货的情况。从数据来看,空调内销零售额7月单月同比暴增近30%,在某些区域这一增速甚至高达50%,而在高温天气继续蔓延的8月,空调零售规模仍以超过20%的同比增幅呈现出热销的局面。激增的市场零售规模,间接地刺激了空调产业上下游的心境。8月,多个空调企业在全国各地集中为新冷年开盘,开盘结果也较为正面,很多区域的经销商出现了过去4年来都未曾有过的热情。

这说明,这场高温天气首先带来了两大表面的影响,即零售市场销售规模激增和空调产业自下而上信心恢复。但在这些表象之下,我们必须看到背后凸显的危机。

这场高温天气中的核心问题是,骤然而来的高温天气所激发的暴增需求,具有非常大的“应激”特点。在一个以存量换新为核心需求的市场,出现巨大的“应激”需求,这偏离了市场正常的发展轨道。

以“应激需求”为核心所产生的零售增量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需求集中在低端机,各个区域断货的几乎全部为主流品牌的低端机型,即低端产品结构性断货;二是下沉市场的增量远高于一二级市场,效果像极了十年前结束的那场“家电下乡”。

具备这两大特征的“应激需求”除了带动空调市场零售规模激增,事实上也导致了3个严重问题的出现。

其一,它打破了过去1年多以来连续20个月空调行业均价持续提升的局面,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杀价开盘”的诱导性需求,这与主流空调企业的产品战略南辕北辙。

其二,主流品牌低端机型断货,取而代之的则是杂牌空调的放量供应,定频挂机这种明显不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被淘汰产品”,占比竟然快速提升为接近10%。

其三,在行业预期本来能够形成增量支撑的空白市场,提前被低端杂牌机型的销售占据,无论销售空间还是利润空间,都被这一波高温天气带来的应激需求所透支。

此外,我们还看到持续的高温天气形成气候灾害后导致的限电、干旱、山火等问题,也将间接地给当地经济带来进一步的冲击,届时本可以调动的消费需求又面临新的压力。

以上任何一项,都不是如今主流空调企业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此,这场高温天气给中国空调零售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信心,但也带来了透支未来的虚假繁荣。空调行业的每个参与者都要提高警惕。

欧洲高温难以激发市场潜能

8月29日,德国主要媒体“每日新闻”刊登了一篇介绍法国能源危机的报道。该报道称,法国的批发电价已达到每兆瓦时超过1000欧元的历史纪录。没想到,就在当天德国的电力期货市场上,基准电价一度突破了每兆瓦时1000欧元的大关,创下了历史最高值。“德国1欧元1度电”的话题,传遍全球。

这让空调行业对欧洲极端高温天气能够激发巨量需求的期望,遭到又一次打击。2022年,欧洲极端高温天气的出现,一度让当地空调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也让中国空调企业对恢复欧洲市场的出口规模,甚至对未来能够长期挖掘欧洲市场充满期望。

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海外工厂复工,订单分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对欧洲空调出口量出现0.1%的下滑,这与2021年同比大增21.5%的增速相去甚远。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2022年欧洲极端高温天气的确对中国空调出口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海尔等企业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但从整个趋势来看,中国空调企业很难从根本上打开欧洲市场。

高温天气难以拉动欧洲空调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第一,今年夏天,欧洲整体上气温并不高,极端高温天气被视为偶发事件,很难改变欧洲消费者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第二,欧洲人工费用普遍较高,安装一台空调的费用甚至比空调本身要贵很多。第三,俄乌冲突后,欧盟地区能源紧张,加之受全球通货膨胀影响,欧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普遍不足。

极端高温天气过后,高温气候灾害所带来的干旱、电力紧张的影响持续存在。欧洲市场的消费者当前不但需要考虑购买和安装空调花去的费用,还要考虑使用空调的成本以及电力供应的问题。电价的飙升虽不一定持久,但这严重地打击了欧洲主流国家消费者新增购买空调的意愿。

换言之,欧洲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虽然短时间内令空调市场供不应求,但实则对空调消费的提振起到的是反作用。

此外,由于极端高温天气形成灾害,全球变暖的话题再度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因为F-gas法案以及基加利修正案的实施,欧洲本就是限制HFCs等高温室效应潜值物质的急先锋,此次极端高温天气将很可能让欧洲进一步收紧对HFCs制冷剂的管控,这又对中国空调企业出口产品提出了环保替代上更高的要求。

总结来看,这场高温天气对中国企业寄予厚望的欧洲市场提振作用有限,且有可能提高进口产品的环保门槛。

因此,这场始于6月中旬、覆盖北半球大面积区域的极端高温天气,对空调行业来说,不仅不是喜闻乐见的巨大动力,反而是容易引起行业误判的灾害性气候事件。

即使未来全球变暖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也该是各个空调企业在技术上升级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动力,而不是在营销模式上裹足不前、守株待兔的借口。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于昊,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