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持久续航能力,低功耗MCU趁势而起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邓雅静,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随着终端设备对于电池续航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功耗MCU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何为低功耗MCU?哪些品类对低功耗MCU的需求旺盛?低功耗MCU的发展又呈现何种趋势?

IMG_256

应用场景广泛

“通常,低功耗MCU采用与通用MCU不同的设计方法和工艺,以降低MCU的能耗和漏电流,从而使得MCU可以在使用相同能量的前提下工作更长的时间,为以电池或能量采集等方式供电的设备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何为低功耗MCU,意法半导体有关负责人给出了解读。

因能提供更持久的续航能力,低功耗MCU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

据意法半导体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物联网类应用逐渐走入工业和消费领域,尤其是在水气热表、可穿戴设备、医疗电子、智能家居、远程测控、无线传感等诸多应用领域,衍生出大量的低功耗类需求。他进一步举例说:“连续血糖监测仪要求电池续航14天以上,物流监测定位器要求电池续航3个月以上,智能水表要求电池续航6年以上,山体滑坡监测器要求环境自供电永久续航等,这些设备采用电池供电或者通过环境能量采集进行工作,并要求续航时间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功耗成为这类应用最关键的制约因素。”

应用场景多样使得众多半导体厂家争相布局低功耗MCU市场。

国际厂商,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chip、SiliconLab、TI等,都推出了系列低功耗MCU产品。其中,ST是众多布局者中的领先者。据介绍,低功耗MCU在ST MCU整体业务中的占比很高,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目前,ST的低功耗产品包括STM32L0、STM32L4和STM32U5系列,在功耗和性能之间取得了极佳平衡。“同时,我们还为客户提供强大的低功耗设计平台。ST的低功耗产品支持多个平台,具有出色的低功耗表现,还有强大的开发生态系统加持,是客户开发各种应用的首选平台。”对于ST在低功耗MCU方面的优势,意法半导体有关负责人补充说。

面对低功耗MCU市场机会,国内厂商也不甘落后。据《电器》记者了解,兆易创新、复旦微电子、华大半导体、中科芯蕊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不过,在某业内人士看来,国内MCU厂商进入低功耗MCU 产业较晚,从产品型号的种类、关键技术的积累等方面,都还无法跟国外厂商相抗衡,目前只推出了个别产品。

例如,兆易创新于2021年10月推出的首款低功耗MCU GD32L233系列,基于ARMCortex-M23内核;复旦微电子FM33A0xx系列是基于ARM Cortex-M0内核的32位低功耗MCU;华大半导体在低功耗32位MCU产品研发的布局也较早,已相继推出HC32L110、HC32L130、HC32L136产品系列,基于Cortex-M0+内核。中科芯蕊是一家专注于低功耗MCU的国内厂商,于2023年5月推出XRM32UL051系列,同样基于Cortex-M0+内核。

兆易创新是国内低功耗MCU领域的佼佼者。谈及公司在低功耗MCU领域的优势,兆易创新有关负责人总结为三点。第一,基于超低功耗工艺制程。GD32L233系列MCU采用了业界领先的40nm超低功耗(ULP)制造技术,低漏电物理单元从硬件层面降低功耗。第二,专门优化的低功耗模拟IP。节能型终端设备常处于待机并可随时唤醒的状态,这也决定了芯片的部分模拟电路和外设处于常开模式,GD32L233系列MCU产品集成了专门优化的低功耗模拟IP,有效降低能量损耗。第三,采用低功耗数字设计方法学。GD32L233系列MCU遵循了多种低功耗数字设计理念,特别是多电压域设计。在多种工作模式下,该MCU能够控制闲置模块的通断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能量流失,从而进一步强化低功耗特性。

总的来说,兆易创新GD32L233系列以低功耗理念贯穿整个芯片设计过程,在制造工艺的演进、设计理念的发展以及芯片架构的创新等多个层面,全面且有效地优化了系统功耗。

前景令人期待

低功耗MCU功耗指标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除此之外,低功耗MCU还衍生出更多新的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家电等。

据合泰半导体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被连接至互联网,如智能烤箱、智能咖啡机等。这类设备通常会使用超低功耗MCU进行控制,使得设备在高效率的运行态度下迎合高安全防范、高可靠性等需求。

数据方面也反映出低功耗MCU的市场前景令人期待。根据QYResearch数据,在物联网和智能化应用的推动下,超低功耗MCU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意法半导体有关负责人表示,ST的低功耗产品研发团队将不断推出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平衡功耗和性能以及动态和静态(功耗)方面的设计挑战,同时提供越来越强大的生态系统,使客户能够选择完美的平台来设计低功耗产品。同时,他指出,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ST低功耗产品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0)

本文来源: 《电器》杂志 作者: 邓雅静,由 电小二 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