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间哲朗:因地制宜,实现家电事业收益性增长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松下将正式加入百年企业的行列。作为开山业务,松下家电事业在经历一段调整后,正在100周年来临前散发出新的活力。在IFA2017上,3300平方米的超大型展位,让业界得以全面领略松下在家电领域的沉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松下将正式加入百年企业的行列。作为开山业务,松下家电事业在经历一段调整后,正在100周年来临前散发出新的活力。在IFA2017上,3300平方米的超大型展位,让业界得以全面领略松下在家电领域的沉淀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思考。

  9月2日,《电器》记者在IFA2017现场见到了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社(以下简称松下AP社)社长本间哲朗。“你好。”当本间哲朗用标准的中文讲出第一句问候时,瞬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随后长达1小时的交流,这位从1989年就与中国打起交道的松下家电事业的掌舵人,不仅为记者解读了松下家电事业的全球战略,更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独到见解。

  

成果显著,实现收益增长

  本间哲朗是在四年前开始执掌松下家电事业的,那时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扭亏为盈。谈起那时的艰难,本间哲朗显得举重若轻。在2017年3月31日结束的2016财年,松下营业利润实现20%的同比增长。财报中特别提到,在白电事业以及车载.工业产品比率增加的机电事业等领域实现“增益”。《电器》记者了解到,2016财年,松下AP社的销售额由2015财年的25057亿日元增至25396亿日元,营业利润由2015财年的546亿日元大增至1032亿日元,实现了“增收+增益”的成长目标。

  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后,松下AP社更关注的是如何让家电这个已经从开展了近100年的“老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家电事业的长期收益增长。对此,本间哲朗坦言:“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把很多分散的组织进行重新的整合。举例来说,我们已经把数码照相机整合到家电事业中,还对日本、中国以及亚洲的销售公司进行整合。经过这样的调整与变化,我能够直接地参与把控,决断变快了。”可见,产品策略、组织体制的转变,正在为松下家电事业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据介绍,2018财年,松下AP社的整体销售额计划为2.8兆日元,其中家电业务有望实现2兆日元左右的销售额。“我们设定的营业利润整体目标为4.5%。家电领域的竞争者很多,要想达到5%的营业利润并不容易。除了发展家电事业,我们还会继续拓展大型空调、冷链等B2B事业,将在不同产品领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实现收益的增加和成长。”本间哲朗说。

  

立足高端,培育高增长行业

  根据松下方面提供的数据,2014~2016年度,松下家电在日本、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市场的高端构成比逐年扩大。其中,在中国市场,2016年度松下家电的高端构成比达到55%,这一数字在2014年度仅为21%。

  本间哲朗以厨房空间为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说明。“现在消费者更追求整体提案,在德国有Kitchen Studio这类的店商,家庭主妇会去那里选购自己喜欢的产品,让商家提供整体厨房设计。这样的趋势也出现在中国,高收入人群也有选择整体厨房的倾向。松下在日本市场的销售中,超过50%为嵌入式厨房家电。我们希望活用在日本市场的成功技术在海外展开业务,并会在中国生产嵌入式洗碗机。”他表示,客户的需求在变,松下的策略将随之改变,全世界范围内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处于上升通道中。

  9月4日,松下与保时捷设计(STUDIO F.A.PORSCHE)在柏林宣布,将在产品设计、品牌合作以及联合市场推广等方面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全面整合保时捷设计的顶尖与品牌资源,充分发挥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高水准的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和中国市场影响力,为中国中高端消费者提供全新美学体验和至臻品质的洗衣机。此举无疑是对松下家电发力高端战略的呼应。

  聚焦高增长行业,也是近年来松下家电实现双增长的重要原因。据介绍,松下AP社对旗下的各大业务版块进行了细分,着重培育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综合市场表现和《电器》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空调和小家电以及食品流通行业都是松下近年来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产品投放和营销动作频频,为利润增长提供了动力;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家电的发展,均实现了稳定增长;而以电视机为代表的黑电事业,还处在调整期。IFA2017上,松下全方位展示了从AV机器到白色家电、美容器的完整家电产品线,表达了高端品牌的诉求,展示了在各产品领域先进技术能力。不难看出,松下家电全品类布局的定位仍未改变,但对产品领域进行了新的布局,以更好地实现家电事业的收益性增长。

  谈及智能家电,本间哲朗表示,松下早在15年前就已经做到将家电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不仅具有完备的技术,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将大数据转换成顾客价值,这是一个难点。”同时,他认为,各国消费者对于智能家电的需求差别很大,要分区域考虑,中国消费者对用智能手机操控家电的接受度比较高,而在欧洲接受度就比较低。

  据介绍,松下目前更多地将IoT技术应用在B2B领域。“在B2B领域,我们应用设备联网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削减能源使用量、降低操作成本。正因为如此,B2B的客户愿意为这项技术买单。”本间哲朗坦言,“我认为,智能家电有更多的上升空间。在日本,我们推出了烘焙咖啡豆的机器。每个月我们会把咖啡豆邮寄到顾客处,并通过智能手机推送最适合的烘焙方式。这个烘焙方式是我们邀请日本最有名的烘焙师制作的,顾客按照方法烘焙后可以立刻喝,味道非常好喝。像是之前说的,把IT技术、软件、顾客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是物联网应该做的事情。”

  

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发展区域市场

  “每个地区消费者想要购买的家电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每一个地区都会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本间哲朗认为,白色家电是非常特别的,某种程度上说白色家电是文化的家电。他解释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白色家电和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饮食文化会影响消费者对厨房电器的选购,又如洗衣机会与当地的衣着文化紧密关联在一起。”

  “与之相对,黑色家电则是文明的商品,会采用很多新的技术,全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的追求比较相近。”本间哲朗告诉《电器》记者,正因为如此,松下的黑电研发主要以日本为中心进行,再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白电则以本地开发生产为主,提供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

  

为识货的中国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

  “是识货的。”当采访中谈及中国消费者时,本间哲朗突然用中文给出了这个非常中国式的评价。“其实我接触中国已经30年了,最初接触是在1989年。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很懂产品,对产品有很深的见识,这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他坦言,“中国幅员辽阔,并且有很多本土的家电厂商。如果我们和本土厂商提供同样的产品,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和竞争力的。我认为,家电的价值不只在于技术,还有设计以及怎样为消费者提供价值,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家电的价值。松下希望结合三者,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与本土家电厂商不一样的商品。”

  为了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松下今年4月在中国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将松下家电(中国)交给了中国籍总经理吴亮来执掌。“以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向日本籍管理人员解释中国的情况,并让他们充分理解。中国籍总经理非常了解中国市场,可以直接向我汇报,加快我们在中国市场决策的速度。”本间哲朗解释了此次调整的原因。

  除了高层的变动,松下近4年重新整合了中国的研发资源。“松下AP社在世界范围内有众多的技术开发人员,这当中45%的开发人员在日本之外的海外进行工作,而这45%的开发人员中,又有一半在中国工作。此前,中国的技术研发人员是要为中国以外的市场进行产品开发的。在这4年间,我们逐渐让他们回归国内研发,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我们希望和技术开发人员一起谋求在中国的成长。”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