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升级正当时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5月即将结束,中美贸易摩擦还在起起伏伏中进行着。在众多的相关新闻和评论中,唯有一句印象深刻。那就是《环球时报》5月20日发表的评论中的最后一句:“中国必须继续扩大本国的市场容量,我们还需增加自己在全球生产及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更加清楚了,为崛起为现代化强国,我们还有大量事情要做。”

  5月即将结束,中美贸易摩擦还在起起伏伏中进行着。在众多的相关新闻和评论中,唯有一句印象深刻。那就是《环球时报》5月20日发表的评论中的最后一句:“中国必须继续扩大本国的市场容量,我们还需增加自己在全球生产及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更加清楚了,为崛起为现代化强国,我们还有大量事情要做。”

  一句“还需增加自己在全球生产及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道出很多事物的本质。对于家电业来说,大规模的制造能力、极度活跃的国内消费市场,造就了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不可替代性。但随着中国家电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产业链升级即将提上日程。

  近日,跟随由安徽万朗发起的制冷行业供应商生态圈(以下简称SERI)走访其韩国企业成员以及其他制冷产业链生产企业时,获得几点感触,其中之一就是产业链企业在本专业的深度挖掘能力。随着三星、LG的逐步发展和壮大,在韩国培育出一大批家电产业链供应商,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是,都以成为本领域的“强小”企业为发展目标。从“小”上来看,不得不说,韩国有限的市场空间限制了这些产业链企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激励了他们在本领域做精、做专。而在做精、做专的过程中,还会衍生出其他业务领域。

  反观中国家电产业链的生态,应该说,中国广阔的家电市场空间、多层次的市场状态,让产业链企业得以迅速发展,但强调发展速度的另一面,就是在面上得到迅速扩张的同时,无法做到深入。那些需要“聚焦”和“时间沉淀”的企业内涵,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从这一点来看,市场空间的无限广阔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会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于表面,而疏于去做相对执行起来更困难的深度挖掘。

  当然,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在某些产业链甚至是家电核心零部件领域,也诞生了一些即便是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隐形冠军的企业,从产品研发到设备自制到生产管控各个环节来看都首屈一指,但是,很显然,产业链的升级还不成体系,很多零部件尤其是高端家电上使用的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这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的定位,还不相匹配。

  “我们用了四十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用了近两百年走过的路。”这是我们经常用来中国家电业发展历程的话,其中隐含中国家电人的无数骄傲,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强调速度的同时,不去强调深度挖掘,不在本领域做专做精,发展瓶颈就在眼前。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