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史密斯:传承百年价值观,创新诠释制造升级之路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制造升级,正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2018年7月20日,“智造新时代??寻找中国家电业智能制造先锋论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召开,来自中、日、美、德四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家电企业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场关于制造升级的“华山论剑”。具有144年历史的A.O.史密斯,在传承百年价值观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中国市场书写出新的传奇,将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和领先技术应用在中国,诠释了对智能制造的独到见解,也因此荣获“制造先锋”奖。
会后,A.O.史密斯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丁威接受了《电器》记者专访,道出了这家历史悠久的美国家电企业,对制造升级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实践中的收获。他说:“制造升级的根本,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有价值的产品。”
制造升级是过程不是目标
在丁威看来,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在车间里进行自动化升级,而是全价值链的升级,贯穿生产企业、供应商、渠道商、终端用户等。据他介绍,A.O.史密斯的工厂在2017~2019年的升级目标是将价值链做成标准化。“目前已经产生了效益。制造升级中,工厂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分析设备整个流程中的每个动作,例如设备等待时间、低速设计时的动作。这个分析过程非常难实现。最终,我们通过“全面设备项目”去分析实现,将OEE提升了9%,物流上料时间缩短了30%。”他详细介绍到,A.O.史密斯将车间中布满传感器,将制造过程数字化模拟,分析整个价值流动中哪些方面是多余的,最终实现效率上的提升。
两年后,A.O.史密斯将迎来制造升级的下一个阶段。丁威告诉《电器》记者:“我们对这个阶段的制造升级有更多期许。一个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是不够的,我们希望制造升级能涵盖全价值链,包括上游企业,以及他们的上游企业,都能加入升级潮流中。这样才能最终提高整个行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
制造升级只是过程,但并不是目标。丁威指出,制造升级离不开创新,例如,产品技术、营销模式、用户体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甚至是对产品和市场的洞察,都需要创新。但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无边界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价值,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员工是精益制造的重要一环
A.O.史密斯的“绝招”,是制造体系中突出的质量保障能力。据丁威介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A.O.史密斯要求在所有制造体系中,每年必须增加20%个质量控制点。他说:“一条生产线如果今年是10个质量控制点,明年就要提升至12个,后年则需要达到15个。针对核心质量控制点,我们还需要保障其自动化,尽量减少人为干预。”
事实上,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精益制造。丁威表示,智能制造的前提是要精益制造,做不到精益生产就谈不到智能制造。那么,什么东西做到了,才能算正在实现精益制造?“车间看着很干净,管理很规范,但员工抱怨很多,这种精益制造只能算是形式主义。我们公司认为,精益制造的前提,是员工的态度和参与度。一线员工是否有事业心、忠诚度,是否愿意参与到工作中,这非常重要。如果员工对公司没有忠诚度,或者对公司不够满意,那么他们在这个公司多属于短期‘混日子’,随时都可能跳槽。”丁威认为,“真正的精益制造,需要主流员工愿意参与到工作中,积极主动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在这方面,我们一直不遗余力。”
丁威认为,员工激励是A.O.史密斯重要的企业文化,“我们将这部分企业文化内涵完整地移植到中国市场,不打折扣且不断强化,关心员工,并鼓励员工创新,为制造升级打下了基础。”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