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不改初心,三十年的热爱与坚守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作为“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采访小组的一员,《电器》记者穿越了一大片工程师的办公位,走到办公区最里面那张桌子旁边,才遇到了正在与他人热烈讨论问题的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洗衣机技术总监杨光。通常在武侠小说里,以这种方式登场的,一定是这个桥段中功夫最高的那位。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中国)]洗衣机技术研发领域的“大拿”,30年来,杨光经手过的研发项目就超过40个,参与研发的洗衣机型号更超过200个。

  作为“加西贝拉杯”寻找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大型主题活动采访小组的一员,《电器》记者穿越了一大片工程师的办公位,走到办公区最里面那张桌子旁边,才遇到了正在与他人热烈讨论问题的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洗衣机技术总监杨光。通常在武侠小说里,以这种方式登场的,一定是这个桥段中功夫最高的那位。事实也确实如此,作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而浦(中国)]洗衣机技术研发领域的“大拿”,30年来,杨光经手过的研发项目就超过40个,参与研发的洗衣机型号更超过200个。

  “我入行比较早,20世纪80年代末来到合肥老荣事达公司,当时从事的就是洗衣机技术研发工作,至今已近30年。”尽管他已经从当年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变成目前的技术总监,但对洗衣机研发工作的热爱与坚守之心从未转移。“我总觉得自己还是曾经那个技术研发人员,虽然这些年更多地从事管理工作,但对每个重要项目,我都力求亲自参与,始终保持与设计团队密切沟通,确保项目的完成。”说这话时,杨光的目光坚定而真诚。

  谈到杨光身上的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哪时,他身边的同事告诉《电器》记者,杨光对研发工作的严苛要求,就如同他们研发的那款出口日本的产品一样。2009年,杨光负责一个专门出口日本市场的波轮洗衣机“Out-in”研发项目。这个产品截至2016年的出口量已超过200万台,是该公司第一次大规模出口日本的洗衣机。众所周知,日本消费者对产品要求堪称严苛,这给产品研发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在实际操作中贯彻“工匠精神”,还使杨光和他的团队得罪了不少人。当时的工人一听到生产Out-in洗衣机时,都非常紧张。因为杨光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导致生产过程中经常停产。工人们的生产难度变大,意见也随之变大,他们经常跟技术团队发生争执。在这个过程中,杨光只能不断地做说服工作。牺牲了效率,但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最后产品远销日本,不仅效益非常好,还为公司塑造了品牌声誉。最重要的是,Out-in项目的管理经验最终在全公司得到推广,成为惠而浦(中国)旗下四大品牌所有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

  在杨光的意识中,具有工匠精神并不是“慢工出细活”,而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杨光是惠而浦(中国)实行项目经理制后的第一位“项目经理”。初试牛刀就担当一项全球项目的开发工作??投资达7000万元的“Radiant光芒滚筒洗衣机”开发工作。2015年3月项目立项,公司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是2016年3月新品发布、4月投产、5月上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技术团队估算,产品最快也要2016年8月才能正式投产。“坦白地讲,当时几乎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没有信心能按时完成。”杨光说。

  当时作为项目经理的杨光,其身担责任之重、肩负压力之大,可以想象。但“市场的需求就是命令、就是责任”,杨光从立项开始,就几乎每晚都加班,周六加班更是成为“常态”。杨光表示,这么做为的是给大家鼓劲,更是要做出以身作则、迎难而上的表率。“好在团队成员上下一心,一起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光芒”洗衣机是由中国团队主导,汇聚惠而浦全球技术、面向全球市场的一款产品,很多方面要同时满足多种要求。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光芒”洗衣机终于如期面世,就连惠而浦总部都对中国团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赞赏不已。

  杨光对工作的精益求精有时甚至令一些工程师都想不通,尤其是在工期非常紧的情况下。“我们正在做一项自动添加洗涤剂功能的新项目,工程师已经做出比较成功的方案,但我始终觉得不够完美。这个方案被大改了3次,小改了10余次。我认为,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极致,任何改善都是有价值的。”杨光说。

  最后,当《电器》记者要杨光谈谈对中国家电业“工匠精神”的看法时,他的话特别朴实:“我在家电行业工作超过30年,对洗衣机行业非常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电行业在全世界来说做得最好,总量领先世界,核心技术跟国外相比差别也不大,有些领域甚至要领先。我们缺什么?其实就是每个环节都做到极致的意识和手段,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30年来,虽然杨光的职位越来越高,但他从未真正离开过一线技术开发岗位,不改的是初心,更是一颗“匠心”。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