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布局,在爆发前夜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虚拟现实是2016年科技圈毫无疑问的宠儿,风头不弱于在AWE2016大放异彩的“互联网+”和智能家居。“Facebook高瞻远瞩,收购Oculus Rift”“HTC孤注一掷,押注Vive”“凭借虚拟现实概念,暴风科技一夜暴富”,这样的“江湖传说”不可尽信,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被誉为VR元年的2016,布局VR领域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选择。各类公司正“疯狂”涌入VR领域,战略不断升级,布局逐步呈现。
前景可期,入局者甚多
据华尔街金融预测,2030年V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美元,在所有品类的智能设备中排名第二位。回顾过去的发展,业内普遍认为,PC通过30年的发展才渗透人们的生活,销售额在2010年已经封顶;智能手机只用了5年时间就超过PC过去 20年的销量,从2007年开始,智能手机经过9年的发展达到巅峰。有专业人士预计,从2016年开始,VR将在4年内超过手机的市场规模。智能设备渗透市场的速度正在加快,加速布局VR领域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从《电器》记者近期对各大VR会议、论坛的走访来看,国内外企业布局VR领域的“姿势”各不相同。微软、谷歌等科技公司与“BAT”等互联网公司的布局方式完全不同;创维、酷开、长虹、微鲸等黑电品牌与HTC、乐视、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颇有几分“异曲同工”;暴风魔镜、蚁视等创业公司则个性鲜明在内容方面,芒果、乐视、优酷土豆同样投入巨大。
在国外,Facebook、谷歌、微软、索尼等科技巨头企业早已进入该领域。2014年,谷歌发布了虚拟现实廉价解决方案 Cardboard,初次试水VR。随后,谷歌买下立体声技术团队 Thrive Audio、VR 渲染能力制造商 Skillman& Hackett等,并持续在VR领域出手布局,投资如 Magic leap、VR 电影公司 Jaunt、VR 场景公司 AltspaceVR 以及 VR 游戏开发商 Resolution Games等。在2014年发布Roomalive 技术不久后,微软豪掷1.5亿美元买下81项虚拟现实专利。Facebook在将 Oculus 招至麾下后,收购了手势公司 Nimble VR、Pebbles,视觉公司 Surreal Vision、13th Labt等。就连近年来鲜有动作的苹果,也收购了 VR 应用开发商 Metaio 和面部捕捉技术公司 Faceshift。从国外科技巨头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对VR行业的布局是从全产业链着手的。从国外科技巨头推出的硬件设备来看,PC端头显和一体机较多,用户体验相比中国企业推出的移动端头显也更为优异。
在工信部正式将VR纳入高度重视、扶持推广的视野之前,国内企业早已开始大举布局。看好虚拟现实的未来,是业界基本的共识。HTC虚拟现实新科技部门副总裁鲍永哲认为,VR是下一个改变人类的计算平台,4年内所有行业都会被VR颠覆,所有人都将被VR影响,所有屏幕都将与VR相关联。《电器》记者了解到,除了国内外的科技巨头、顶级互联网企业在布局VR外,很多中国的黑电和手机厂商在VR领域的战略也不断升级。一个多屏互动的时代或将来临。而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则把目光瞄准“平台”、“内容”,并且投资部分初创科技公司。
“BAT”为主,布局内容市场
与国外企业从硬件设备入手、或是收购或是投资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方式不同,“BAT”把自身定位在市场的中间层??培育VR硬件和内容的创业团队,并通过开放自身平台以促进VR硬件和内容开发,成为“BAT”在VR领域关注的重点。
Canalys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VR头盔总出货量将达到630万部,其中40%都将登陆中国,其中不乏索尼的PS VR、Facebook的Oculus Rift以及HTC的Vive。Canalys市场分析师认为,中国VR市场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软件平台的争夺,远远超出了硬件范围。2015年12月4日,百度视频宣布进军虚拟现实,推出VR频道聚合市场上优质的VR内容链接,为VR爱好者和潜在用户提供丰富的VR视频、游戏、资讯等内容。百度自此成为BAT中首家布局虚拟现实的互联网公司。此外,百度视频计划在全国1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100多家购物中心、影城举办大规模的VR线下免费体验活动,旨在通过线上内容聚合与线下体验活动的结合的方式全面实现虚拟现实成为大众娱乐的目标。
阿里“Buy+计划”更让人关注,据了解,阿里巴巴成立的VR实验室第一个项目??“造物神”,就是要把虚拟现实技术融合到电商平台,与商家联手打造最大的3D商品库,引领新一代消费模式,实现虚拟世界购物体验。另外,阿里巴巴在内容方面全面启动Buy+计划。其旗下的影业、音乐、视频网站等全面打造优质的VR内容。
紧随百度之后,腾讯推出Tencent VR项目,布局全平台战略目标。另外,腾讯VR计划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面向普通用户的消费者版本产品,主要服务对象是便携主机。直到2017年腾讯才开始发展手机VR和一体机。
“BAT”布局内容与平台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所“图谋”的不是产品销量,而是VR生态圈。另外如乐视、优酷土豆、芒果TV等视频网站则上线了VR频道。乐视致新安卓基础平台与新技术研发副总裁李强表示,乐视支持VR实时直播的云平台,乐视会做VR音乐、演唱会以及VR体育直播等。
多屏互动,战略升级
手机厂商对VR的热情非同寻常,已经宣布进入VR领域的不在少数,如华为、乐视、三星、HTC等手机厂商。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手机行业虽然依旧占领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在快速迭代升级中强势吸金,但其实从技术根源上说手机业已经进入慢速增长的过渡期。移动VR头显设备与手机不可分割,两者需要配合使用。更重要的是手机厂商在渠道布局多年,“上马”VR优势明显。华为CEO 余承东也说过:“AR和VR是当期市场的热点,属于智能终端范畴,华为不可能不做。不过,当前尚不成熟,仅处于试水的阶段。”
手机厂商试水虚拟现实设备,李强并不否认。“乐视推出了1999元的3D头盔、149元的移动VR设备,目前重点研发的是一款与三星GEAR颇为相似的VR设备,在6月上市。”李强认为,“VR在技术方面突破了一定的瓶颈,已经到2C的销售阶段。更重要的是,VR设备可以带来与电视机、Pad和手机不一样的体验,很有可能颠覆娱乐、游戏等行业。”
彩电业可以说是这些年变化非常大的传统家电??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品牌、五花八门的显示技术以及越来越低的价格。新兴的VR仿佛成了彩电企业的新宠儿。据了解,2015年长虹成立了VR项目组,探索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并整合全球资源进一步在VR产业扩张。另外,三星、LG、创维、酷开、微鲸、乐视等黑电品牌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
据了解,酷开作为业内知名互联网硬件厂商品牌,早在2015年就成立了VR & AR事业部,从三个方面开始全面布局VR。酷开VR & AR事业部总经理李晶称:“新上线的酷开系统VR版本,使得酷开系统成为首个将大屏OTT系统和VR系统打通的全平台系统,实现了内容、用户、后台的一体化融合及运营。”她认为,VR行业还在起步阶段,现阶段酷开重点还是放在技术和产品的打磨上,不玩虚的生态,但会接入最好的VR+垂直大内容。据了解,酷开VR硬件产品一体机采用高通骁龙820平台,名字叫“任意门”。
有着互联网基因的彩电品牌对VR的重视程度同样很高。看尚(CAN)品牌创始人付强说:“VR挺火,看尚(CAN)追踪这一技术很久了。但是,坦率地讲,VR技术产业链的成熟还需要很长时间。”他表示,看尚(CAN)一直在积极研究,从CIBN互联网电视VR和3D电影上的布局。“我们有一家公司叫东方世界,是专注做3D和VR内容的公司,还有裸眼3D显示,也属于VR的分支。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和储备,或许在今年第三季度,我们会对外发布VR平台和VR产品。”
此外,如刚踏入彩电业的微鲸科技这样的新兴品牌,也在关注虚拟现实设备。据微鲸科技CEO李怀宇透露,微鲸VR头显将采用2K低余晖超高清屏幕,拥有低至19ms显示延时以及针对VR深度优化的VR ROM,在高精度显示及减轻眩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然而领先的硬件设备只是基础,创建优质内容体验才是微鲸VR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硬件与内容上做双优产品,才能引领用户体验的变革。
初创企业,落地迅速
2015年,是虚拟现实设备得到巨头与资本青睐的一年,多家VR领域公司甚至获得上千万美元的融资,在移动设备端涌现了暴风魔镜、灵镜、小鸟看看、乐蜗科技、大相科技等产品,在PC端头盔设备有大朋VR、蚁视、3Glasses、嗨镜等。暴风科技甚至凭借VR概念让股票暴涨成令人惊奇的一只“妖股”。
早在2014年5月14日,蚁视推出首款虚拟现实套装ANTVR KIT(蚁视头盔),并于美国KICKSTARTER网站开始众筹,取得了比较不错的众筹成绩。蚁视科技CEO覃政介绍到这款产品相比其他同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全兼容,可以在PC、XBOX、PS、BLU-RAY和Android等平台上使用。而近期,一加与蚁视建立合作,为LoopVR提供了无畸变光学镜片,产品的尺寸是188mm×120mm×100mm,重量为366g(与三星GearVR尺寸差不多,GearVR重量为318克);它同时具有100°的大视场角,能与5~6英寸智能手机兼容,支持佩戴眼镜。
相比巨头涉足虚拟现实行业,创业公司在资金链、风险控制、公司运营等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但也有自己的优势。灵镜VR 有关负责人表示,虚拟现实是非注重体验的领域,通过大公司入股投资创业公司的方式,达到资源互补与行业拓展,是当下合作层面普遍的现象。至于未来哪类公司将在虚拟现实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在各类企业不断升级的战略中拭目以待。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