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从格力看中国制自主创新路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大波反复强调“自主创新”的金句振聋发聩,引发全社会的共鸣与热议,尤其是在中国制造行业。因为中国制造业无数的企业的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靠自主创新一条道路。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创新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大波反复强调“自主创新”的金句振聋发聩,引发全社会的共鸣与热议,尤其是在中国制造行业。因为中国制造业无数的企业的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靠自主创新一条道路。

  对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标杆”企业格力电器而言,“自主创新”四个字不只是一种理念、一句口号,更是企业成长路上刻骨铭心的经历。

  2001年,重庆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公开招标,购买“一拖四”中央空调,然而国内当时没有一家企业具备生产这种多联式中央空调的技术。格力带着上亿资金远赴日本希望能够购买到该技术。然而,一向与格力电器合作良好的日本企业一口回绝了购买请求:“这是我们花了16年才研制出来的核心技术,你花多少钱我都不卖。”

  正是从那时起,被冰冷现实刺痛的格力电器开始将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作为基石,经过2年刻苦攻关一举掌握了此项核心技术,并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多联机关键核心技术的新高度,研发出一系列“国际领先”级技术。如今,在“一拖多”中央空调领域,格力早已走在全球同行的最前列。

  不仅是空调领域,近年来,格力将自主创新延伸到了智能制造领域。比如以前,中国高精密的数控机床大都依赖国外进口,格力人始终怀抱着一种深切的使命感,要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历经5年刻苦攻关,如今,格力自主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精度、效率足以和进口“高精尖”机床比肩。

  正是凭借自主创新,格力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2012年格力使用的注塑机械手都是从日本进口,一台注塑机械手要花25万元,出于生产线升级改造的需要,格力请求对方开放一个接口,日本企业却提出,每开放一个接口要加收2万元的接口费。格力决定自主研发,几个月后,格力自主研制的注塑机械手下线,日本的注塑机械手随即将售价从25万元降到了18万元。

  面对一些中国企业在技术上不惜重金“买买买”,格力似乎从来不为之所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多个场合都明确表示:“靠购买技术只能买到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创造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

  5月16日,在珠海举行的“新时代?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2018再启航”梦想盛典上,格力对外发布了5项自主研发的最新技术,包括“基于G?PLC无通讯线缆的多联机系统”、“空调光储直流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全工况自适应高效螺杆压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地铁车站用高效直接制冷式空调机组”,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至此,格力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技术已达24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并强调,“创新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格力的创新,也正是因为拥有一支超过10000人的研发队伍,这是一支人人怀揣梦想的“生力军”,更是个个都深深烙下“自主创新”烙印的“梦之队”。此外,在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格力内部优越的研发环境和氛围,一旦在企业层面形成技术研发的立项,格力往往是不惜代价、不惜时间地去进行钻研,投入不设上限。

  从跟跑到领跑,从模仿到创造,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用匠心磨砺品质,以企业转型升级践行国家的发展战略,格力的实践为中国制造企业的自主研发道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