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家电产业当把握时代机遇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勾勒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将“高质量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主线,把“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发展的关键引擎,更强调了从“十四五”“创新力显著提升”到“十五五”“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的战略升级。
这一升级不仅是表述的深化,更是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竞争白热化的战略抉择——公报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本质上是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韧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物质技术基础。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双重产业布局极具前瞻性: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前瞻布局量子科技、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未来产业,明确“未来10 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宏伟目标。
这两大板块形成的“双轮驱动”格局,既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明确的转型方向,也为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作为连接科技研发与终端市场的关键载体,产业迎来了从 “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的战略窗口期。

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在40余年发展中,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产能基础和超大规模用户群体,这正是对接国家战略的核心优势。面对新质生产力浪潮,产业需扛起双重使命,在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把握机遇。
其一,以“高科技消费化”打通创新落地 最后一公里”。全会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家电消费电子正是先进技术市场化的最佳实践场。未来,产业可依托几亿家庭用户基数,推动生命科技在健康家电上的应用、具身智能在服务机器人中的落地、新材料在轻量化、美学家电中的普及,让实验室里的前沿科技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产品,成为新兴产业市场化的“孵化器”。
其二,以“产能赋能” 支撑战略产业规模化应用。全会要求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家电产业的庞大产能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支撑。在新能源、新材料、具身智能甚至脑机接口等领域,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产业的在制造领域上的应用规模都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在时代的战略机遇面前,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当以“科技自立自强” 为核心,推动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协同体系的全面升级。同时,家电及消费电子企业也要乘势升级市场营销的叙事路径——从“价格竞争”彻底转变为“价值竞争”,从而在科技消费的浪潮中实现企业价值的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勾勒的战略蓝图,为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指明了“科技自强” 的转型路径。当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市场加速形成,当未来产业赛道逐步打开,产业的使命早已超越 “制造家电”,而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转化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点。只要牢牢把握 “科技自立自强” 的核心要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产能优势为依托、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家电和消费电子产业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从“家电强国” 到 “科技创新国际领先” 的跨越,为“再造高技术产业” 贡献核心力量。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