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清峰:与时间比赛的匠人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摘要

  自我严格要求,使别清峰成为了一个与时间比赛的匠人??争分夺秒时,不会降低对产品的研发要求;耗费大量时间寻找技术突破时,能坚持自己的目标,耐得住时间带来的寂寞。他说:“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当它走向市场,受到消费者认可时,我会感到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正是这种情怀,支撑着别清峰锲而不舍的提升技术,进行创新。

  2016年10月20日早上9点,《电器》记者到达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空调)时,恰好是员工每天早上进行例会的时间。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兼工艺装备部部长别清峰虽然很忙,但只要有时间便会出席会议,与员工们一起对前一天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检讨。他认为,做产品的人,永远不会满足,只有不断检讨,才能不断进步。

  自我严格要求,使别清峰成为了一个与时间比赛的匠人??争分夺秒时,不会降低对产品的研发要求;耗费大量时间寻找技术突破点时,能坚持自己的目标,耐得住时间带来的寂寞。

  

与时间赛跑

  在负责工艺装备之前,别清峰做了11年的技术研发。当时他几乎不会错过海信空调内销主推产品的研发,作为参与人见证了海信空调的技术变革与创新,其中包括海信空调革命性产品“苹果派”系列的研发。

  至今仍是海信空调畅销产品的“苹果派”系列,是别清峰以及研发团队在2012年,耗时47天一起创造出的一个产品创新奇迹。47天,从最初的研发到开模,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在别清峰过去的工作经历中,“一般产品从研发到开模,最快也要60天左右”。“由于产品必须在‘五一’期间上市,所以研发时间紧迫。”别清峰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为了缩减研发时间,我们不得不打破研发、工艺、制造工作内容相互独立的模式,从各环节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实现即发现即解决问题,去掉不同部门之间交流时浪费的时间。同时,我们和模具厂商一起工作,一边研发一边开模。”

  对“苹果派”系列研发团队而言,不仅要与时间赛跑,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这款产品定位为超薄空调,所以风道要变小,这就必须考虑噪声与风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研发时最主要的技术难点之一。“最初,我们进行了反复地设计、分析,却一直无法达到我们定的目标。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再加上找不到突破点,我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压力不仅没有打垮别清峰以及研发团队成员,反而被他们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我们也明白,这个点或许很快就能解决,也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那时,我告诉自己,要执着。局限于家电行业无法找到合适研发方向时,我们就跳出了家电圈,放眼其他与风道相关的行业,通过不断对比、分析和检讨,最后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同时,以苹果派的研发生产模式为模板,海信空调对产品线各环节进行整合,使研发、设计和制造等各环节更加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耐住时间的寂寞

  有趣的是,别清峰不仅有与时间赛跑的故事,还有要耐得住因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枯燥经历。这个经历发生在2013年,即海信空调研发APF新品时。在项目立项之初,别清峰以及他的团队就明确了要对空调室外机进行彻底创新化目标。对于技术比较成熟的空调而言,完全改变是非常艰难的。为此,海信空调整合所有资源,助力这次产品的研发。这让别清峰以及他的团队悲喜交加。喜,自然是因为资源整合可以为研发带来不少便利;悲,则是由于配套厂商、研发团队、实验室资源分散在广东顺德和山东青岛两地,这意味着整个团队要不断往返于两地。

  为了研发出新的空调室外机,别清峰和团队开始连轴转,从青岛到顺德,再从顺德到青岛,不停地提出方案,为做得更好而自我否定,周而复始,最终耗时8个月左右完成了产品研发。“这段时间,自我否定了非常多的方案。比如,仅电风扇和换热器就各提出十几个方案,电机也由4个配套厂商同时提出多个方案,各配件、外形设计等方案之间还要进行匹配,经过排列组合后数量变得更多。”别清峰对那次的经历记忆深刻,“最困难的是不断进行自我否定。在这枯燥的过程中,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抱着追求更好、找到更科学的解决方案的目标,最终我们战胜了枯燥,研发出我们想要的产品。”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与时间比赛并不容易,但别清峰却从未想过放弃。他说:“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当它走向市场,受到消费者认可时,我会感到非常自豪,很有成就感。”正是这种情怀,支撑着别清峰锲而不舍地提升技术,进行创新地

  2016年3月,恰逢空调生产旺季的开始,别清峰接手装备的工作。之后,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车间。在别清峰看来,管理装备需要分秒必争。“与研发不同,装备的即时性非常强。出了问题,都需要现场解决。生产线停工一天,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海信不断进行智能制造升级,这为别清峰带来更大压力。“随着智能制造的升级,生产线上的工人将逐渐压缩,但其对技术掌握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对人员后续力量储备也非常重要。”别清峰表示,对人员后续力量的储备,不仅是针对技术的提升,更是要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即使在6~8月有序地完成了产量历史最高值,别清峰依然不满足。他直言:“与日本、德国等国的标杆企业相比,我们在制造上还有上升的空间。就我个人而言,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持续寻求进步。别清峰这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早已深入骨中。

(0)

本文由 电器杂志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